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道 英媒稱,歐洲央行開始持有人民幣資產作為外匯儲備,此舉相當于對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抱負給予肯定。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14日報道,歐洲央行13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其投資了價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計價資產作為儲備,這反映出中國作為歐洲最大貿易伙伴之一的重要性。
盡管5億歐元在歐洲央行680億歐元的外匯儲備中只是九牛一毛,但是,購買人民幣資產折射出歐洲日益接受中國作為一個全球經濟超級大國的地位——以及歐洲與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建立更緊密聯系的愿望。
歐洲央行是迄今投資人民幣的最大央行。
“歐洲央行的投資規模不大,但具有巨大的象征意義。”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說,“對于歐元這一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重要儲備貨幣背后的央行而言,在自己的外匯儲備資產組合中持有人民幣資產,充分說明了中國經濟以及人民幣已走了多遠。”
此前,歐洲央行理事會于1月閉門作出購買人民幣資產決定,直到購買完成后才公布了該消息。
普拉薩德接著說:“每個人都想跟中國交朋友。歐洲央行的做法可以被視為與中國建立更強大貿易與金融關系的首付款。”
歐洲央行也投資于美元、日元和黃金。此次歐洲央行賣出部分美元以買入人民幣資產,但其大部分外匯儲備仍是美元資產。

歐洲央行位于德國法蘭克福的總部大樓(蓋帝圖像)
人民幣獲歐洲央行增持 國際貨幣地位上升

資料圖:銀行工作人員向民眾展示100元人民幣防偽標示。
中新社柏林6月13日電 (記者 彭大偉)歐洲央行13日宣布,其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對等額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的投資。歐洲央行表示,這項投資反映出人民幣日益扮演起更加重要的國際貨幣角色,同時也反映了中國作為歐元區最大貿易伙伴的重要性。
歐洲央行的外匯儲備由美元、日元、人民幣、黃金和SDR(特別提款權)構成。今年1月20日,歐洲央行管委會決定增加其外匯儲備中人民幣所占的比重。
歐洲央行13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近年來人民幣作為“全球性的國際貨幣”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在2015年將人民幣視作“可自由使用貨幣”并于次年將其納入SDR貨幣籃子,使得人民幣成為SDR籃子內第五種貨幣(前四種為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
為增持等額5億歐元的人民幣資產,歐洲央行賣出了小部分美元資產,從而使得其外匯儲備總量在本次增持行為后保持不變。
歐洲央行設在德國法蘭克福,其是整個歐元區的貨幣政策制定機構。
歐洲央行想讓“量寬”再撐一陣
歐洲央行對退出“量寬”的可能性表態依然謹慎,顯現出“鴿派”主張仍然在歐洲央行理事會內部占據了上風。在經歷過歐債危機爆發期間因加息過快導致連鎖反應后,歐洲央行當前在這一問題上顯得更加審慎
在近日于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召開的歐洲央行貨幣政策例會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態謹慎,宣布將維持關鍵利率與資產購買計劃不變。盡管在本次例會召開前夕,市場對歐洲央行出臺重大調整措施的預期較低,但也有當地業界人士分析認為,歐洲央行于今年底至明年初退出量寬政策的可能性正不斷上升。
在本次會議上,歐洲央行對退出“量寬”的可能性表態依然謹慎,顯現出“鴿派”主張仍然在歐洲央行理事會內部占據了上風,最終的貨幣政策聲明中亦保留了“必要時擴大資產購買計劃規模與持續時間”的表述。顯而易見,在經歷過歐債危機爆發期間因加息過快導致連鎖反應后,歐洲央行當前在這一問題上顯得更加審慎。
在這種審慎情緒下,歐洲央行還微調了歐元區的通脹預期。考慮到近期能源價格與食品價格走低,歐洲央行將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通脹預期分別下調至1.5%、1.3%和1.6%。不過,德拉吉認為歐元區通脹的趨勢未發生變化。
耐人尋味的是,本次例會上的一個細節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即歐洲央行對前瞻性指引內容作出了部分調整,在最終的貨幣政策聲明中刪除了“在必要條件下或進一步降息”的表述。雖然德拉吉在會后否認這一細節變化僅是出于對歐元區消除通縮風險的回應,并非退出量寬的“信號”。有分析認為,這一變化或許是來自于德國的不斷施壓。
如同今年3月份一樣,德國持續在貨幣政策例會前向歐洲央行施加壓力。針對歐洲央行負債資產規模已經超過美聯儲,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期接受采訪時表示,外界總是將德國看作歐元區中的“受益者”,但德國高額的貿易順差實際上亦源于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不合理,默克爾希望歐洲央行盡快考慮政策轉向,以便維護歐元區的統一與向心力。
此外,讓歐洲央行承壓的還有歐洲當前的政治經濟態勢。外界此前曾預測,歐元區2017年經濟增長與金融穩定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政治不確定性,但隨著荷蘭與法國大選結束,“建制派”在歐洲大選年中已經拿下了兩場關鍵性戰役,歐盟一體化進程面臨的政治風險已明顯下降。從歐元區成員國整體經濟表現看,此前增長乏力的葡萄牙等南歐國家已經出現持續加速復蘇跡象。根據歐盟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歐元區一季度GDP較去年增長了1.9%,預計今年增長1.9%,較此前預估值提升了0.1個百分點。
不過,盡管歐洲當前的政經大環境表現高于預期,歐洲央行出手審慎,決定讓“量寬”再撐一陣,并非毫無理由。首先,歐元區近年來雖然著力降低了失業率,在過去3年半新增了約500萬個就業崗位,但實際工資水平依然未見走強,表明相當一部分的“新增就業”真實質量仍待商榷。其次,經濟增長依然存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風險。雖然歐元區經濟已經開始增長,但始終未能真正跳出“弱復蘇”的泥潭,年均增長表現正面臨著“瓶頸期”的考驗。最后,政經不確定性猶存。一方面,下半年德國等國大選仍然面臨著各方政治勢力的博弈,另一方面,南歐國家的銀行業壞賬爆發風險尚未平息,歐元區金融體系依然面臨考驗。(原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陳 博)
歐洲央行就金融系統風險發出警告
歐洲央行星期一發布的報告中,確認2016年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四大風險,即政治動蕩、企業債券低收益、英國脫歐和不動產價格的長期看漲。報告強調,2017年仍需對上述風險做出相應的評估。目前,歐洲央行及歐元區各國中央銀行正緊鑼密鼓加速籌備銀行儲蓄安全系統的建設,通過再保險、共同保險至2024年完成對區域內儲戶安全的全覆蓋。
歐洲央行:歐元區報告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經濟增長
根據歐洲央行最新的經濟公報顯示,歐元區的經濟復蘇呈穩定狀態。“最新數據,尤其是調查結果,都大大的增加了歐盟理事會的信心,經濟復蘇將不斷擴大范圍”,“調查顯示在2017年第一季度將有一個強有力的發展勢頭。”
盡管增長不斷,但是歐洲央行仍提醒有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將會被石油期貨以及原材料價格所牽制,同時這種能源價格對通貨膨脹的影響非常有限。
在與極低的通貨膨脹“斗爭”了幾年后,歐洲央行仍然對最近物價突然升高保持關注,這種升高是由于石油價格的上漲,因此只是暫時的。
歐洲央行注意到工資上漲是刺激通貨膨脹的一個關鍵因素,而目前的工資仍然是處于歷史低點,這意味著經濟仍然較為渙散,生產率增長比較乏力。
歐洲央行報告:保護主義或無助減少貿易逆差
參考消息網3月24日報道英媒稱,歐洲央行22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增加而非減少一個國家的貿易逆差。而僅僅幾天之前,二十國集團(G20)財長會議剛剛放棄了支持貿易開放的承諾。
據路透社3月22日報道,為了降低龐大的貿易逆差,特朗普政府提出一系列保護主義措施,比如設置新的進口關稅。
白宮還希望重新考慮美國的部分貿易關系,其中包括與德國和中國等重要貿易伙伴的關系,這兩個國家均對美國享有貿易順差。
實際上,美國已經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并要求重新評估北美自貿協定,而且在上周末的G20會議上拒絕重申對自由貿易的承諾,這讓人憂心全球貿易將受到打擊。
而歐洲央行報告的作者們認為,要減少逆差需要的是與保護主義相反的做法。
他們表示,全球貿易自由化和進口較廉價的半成品,會改善競爭力,幫助企業維持相對于國際對手的競爭力,并提高國家的出口。
這份報告稱:“采用支持創新和減少保護壁壘的政策,或有助于改善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貿易和金融自由化的多邊倡議,或許也會減少經濟體的外部失衡。”
歐洲央行稱:“參與全球價值鏈或可提供一個經濟體暫時的競爭優勢,進而帶來經常賬戶盈余的攀升。”
研究報告似乎還否認了美國政府的有關說法,即經常賬戶有大規模盈余的國家可能使用不公正的貿易手段。
反之,研究認為各國會把它們的競爭優勢視為暫時性的優勢,并謹慎行事,因為預計其他國家會推動貿易自由化,以提高自身效率并恢復競爭力。
歐洲央行說:“結果是,為了推動消費的順利發展,國內經濟領域部分增長的收入會被儲蓄下來,從而改善經常賬戶的收支情況。”
該央行還說,若是把這種優勢視為永久性的,那么隨著消費和進口增至與收入看齊的水平,經常賬戶的收支情況則可能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