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拆遷安置房分配引爭執 父女對簿公堂) 北京通州村民王國慶(化名)一家因房屋拆遷而得到大額補償及多套住房,然而家庭內部卻因為拆遷而對簿公堂。昨天通州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父親告女兒的案件,父親王國慶稱,女兒將拆遷費用和4套住房據為己有,致使他無地居住,王國慶要求女兒交付拆遷安置房屋一套,并每月支付贍養費1000元。女兒則表示,她已經支付給父親一定的拆遷費用,且父親具備經濟條件,不需要被贍養。此案并未當庭宣判。 父親向女兒索要安置房一套 王國慶稱,他與老伴生育有一子一女,十幾年前,老伴和兒子先后患病去世,兒子生前育有一子。2005年,王國慶與女兒、孫子前往北京市通州區公證處,將位于北京市通州區永順鎮某村的7間房進行分家公證。協議約定北房7間中父親有3間,女兒有3間,孫子有1間。 2010年該村進行拆遷,女兒與拆遷單位簽訂拆遷補償協議,辦理相關手續,共獲得拆遷全家7間房的補助等共計300多萬元及拆遷安置房數套。女兒獲得拆遷利益后,并沒有告知王國慶,加上王國慶長期不在家中居住,所以一直對拆遷事宜不知情。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國慶得知此事后聯系女兒,一開始女兒找各種借口推脫,之后開始制造各種障礙不讓王國慶接觸拆遷事宜。父女關系因此也開始僵化,直至矛盾激烈。 王國慶表示,女兒在拆遷中領取了全部拆遷款和安置住房,包括本應分他的45平方米拆遷安置房在內的共4套房屋,致使他至今無地居住,只能租房。王國慶請求法院判令女兒交付拆遷安置房屋一套。此外,還要求女兒每月支付贍養費1000元。 女兒認為父親不需要被贍養 昨天上午,此案在通州區法院開庭審理,被告王國慶的女兒答辯稱,不同意父親的訴訟請求。女兒表示,贍養老人確實是子女的法定義務,但是被贍養人需要有被贍養的需要,比如無獨立謀生能力與生活來源。父親每月有固定退休金,收入在5000元左右,足以支付其日常生活。此外,2010年,她給了父親拆遷補助款等費用共計26萬元。包括拆遷補助款10萬元,以及安置房的一次性補償款16萬元。 女兒還表示,父親在通州有一套房產居住,并非無房居住。父親于2006年與他人再婚,女方帶來的子女在父親的幫助下均已在北京買房,所以父親具有經濟能力。女兒認為,父親王國慶不需要被贍養,但她愿意定期去看望父親。 房屋歸屬雙方各執己見 面對女兒的說辭,王國慶表示,自己并沒有住房,女兒所稱的住房實際是他繼父的房屋。他確實收取了女兒26萬元,但并非意味著就將45平方米的安置房賣給了女兒,因為安置房是不能轉讓的。 王國慶稱,自己的退休金每月3500元,他現在租住在平房中,每月租房費用1500元。據他了解,女兒的4套房中,一套自住,其余三套都用來出租,女兒理應交付他一套住房。 法庭試圖對此案進行調解,王國慶堅持表示要一套住房,贍養費可以少給一些。而女兒則表示,贍養費1000元的要求可以答應,但是房屋不能給父親。法院最終不再進行調解。 此案并未當庭宣判。 |
相關閱讀:
- [ 05-16]女子花50萬“潛伏”拆遷房 被套牢五年
- [ 03-17]民警拆遷房門口查獲“癮君子”并繳獲套假牌贓車
- [ 05-31]福州房屋登記負責人:部分拆遷房辦證不能免契稅
- [ 02-21]社會|男子連續20年年初一上韶山給毛澤東拜年|武漢小伙賣拆遷房辦養老院
- [ 12-16]楊橋新村一拆遷房突起火 疑因拾荒者丟煙頭導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