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不止,改革不息。 今年1月16日,于浙江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最多跑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時任代省長車俊(現任浙江省委書記)在作報告時說,“要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標,從與企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最緊密的領域和事項做起,逐步實現全覆蓋。” 在這5個多月時間里,此前已在浙江領跑商事登記改革的高新區(濱江),繼續砥礪前行,并試圖成為“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示范生——付諸到現實,可以總結為,“部門跑得快了,改革跑得深了,百姓跑得少了。” 而在此背后,除了各個部門縮減和清理多年冗雜的辦事程序之外,更是部門與部門之間如同數據模型般的重塑和再造,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詹敏表示,“濱江的活力在于改革,這些年,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推進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也希望作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區,鼓勵探索,積累經驗,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方案,持續供給更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新機制、新政策。” 三輪商事登記制度改革 從“每部門最多跑一次” 變“讓每事最多跑一次” 3月29日,大學生創業者余超拿到了杭州地區首張“1 X”多證合一營業執照,“27號申請辦理的,今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非常快,就跑了一次。” 兩個工作日拿到營業執照,此番背后,卻經歷著浙江商事登記制度在濱江的三輪試點改革。僅在2015年年初,這個目標還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按照傳統的審批流程,企業開業前要分別跑到工商、質監、稅務、人力社保、統計、公安等多個部門遞交材料,程序繁瑣,動輒十幾二十天的現象很常見。 不過,于此領域經歷多年流程再造和改革的濱江,不負眾望。去年5月15日,發出了浙江省第一張“五證合一”營業執照——營業執照同時印有企業注冊號、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證號、統計登記證號、社保登記證號——而后又“無縫接軌”國務院統一部署的“五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 現在看來,這是當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較為核心的內容之一,能把諸多事權部門統一到一個窗口辦公,是這項改革的開端,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管局局長沈璞稱,把企業從之前的跑 “110米欄”,拉到“百米跑”起跑線,算是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 而新近頒發的“1 X”多證合一營業執照較之以前,這其中帶來的深刻意義,是從“每部門最多跑一次”,徹底轉變為“每事最多跑一次”。 沈璞稱,今年3月29日開始實施的“1 X”多證合一改革中的“1”,是指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社保登記證、統計登記證的“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涉及企業開辦的必備事項;“X”是指其他與商事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審批有關的事項。 這些事項,原來需要企業在開始經營之前去各個部門辦理完成,但現在只要到“商事登記綜合受理窗口”統一遞交申請資料,各部門采用聯辦方式,由“綜合窗口”發放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紙質營業執照和電子營業執照,并依申請發放“X”事項清單涉及的有關證照、備案通知等,截至目前,納入多證合一的事項已有13個。 此番首批納入“X”清單的4個事項,分別為公章刻制備案、大學生創業企業認定備案、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備案、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而涉及“X”的改革仍在深化,包括開戶許可證、機構信用代碼證、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電子口岸企業入網資格審查、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企業備案、貨物進出口報檢、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明書等在內的8個事項,已在爭取列入改革事項之中。 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詹敏表示,“今年我們推出了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第三輪改革,把所有的窗口都納入到行政服務中心,把所有的事項都納入到同一個窗口,來實現一個窗口辦理,以實現更好地‘最多跑一次’。” 投資項目審批改革 從“企業跑部要蘿卜章” 變“部門一起等企業來辦事” 濱江行政服務中心,一個被命名被“投資項目集中服務區”的區域,近日正式開門迎客——有13個參審部門,會在這里集中為產業投資項目提供一站式審批服務。 此前,車俊要求,“‘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按照‘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標,從與企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最緊密的領域和事項做起,逐步實現全覆蓋。” 如今,濱江“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漸在企業服務方面推向縱深。高新區(濱江)住建局副局長蔡曉鈴稱,這項改革,把投資項目建設要到各個部、委、辦、局分頭跑的審批模式,變成在行政服務中心一個地方就能完成所有審批,企業從“多頭跑、多次跑”,變成一站式審批,部門從“各自為戰”,轉變為“協同作戰”。 蔡曉鈴說,“我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以前跑項目要蓋‘蘿卜章’,這么多部門跑下來,可能人都要暈了,但現在好了,只要跑到行政服務中心,進行集中審批就行了。” 按照流程再造計劃,投資項目從“項目備案”之后到“開工建設”,竣工驗收區級行政審批和服務時間43個工作日,縮短到7個工作日。 在審批項目加速方面,此前濱江有諸多嘗試,并為當下改革先行“摸石頭過河”。5月19日,濱江集中開工了今年首批擴大有效投資的13個重大項目,包括聯絡互動智能穿戴設備產業化基地、生物識別產品生產基地和新型墻體材料生產基地在內的3個項目,開工時,已經完成“樁基先行”備案。 這項被視為“放權讓平地起高樓更快些”的地方建設項目審批制度,之前已被應用到280米高的浙江之門、阿里巴巴二期等工程之上——與先前施工進度相比,在審批流程再造之后,整個蓋樓的工程,起碼會提速9個月—— “這樣的做法,改革上有些‘膽大’,但流程再造省下的幾個月時間,對企業來說,無論是資金還是工期,都是利好,不用把拍下的地空在那兒,讓它長草。” 值得一提的是,涉及到投資項目審批中的“規劃環評 環境標準”內容,此次已經被列入到全國清單式管理改革試點之一,該項目啟動后,將簡化環評文件類別與內容,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簡化為報告表,預計整個環節從原來的60個工作日壓縮到10個工作日。 蔡曉鈴說,“我們將請環科院對整個濱江區做一份地域的環評報告書,以后每個區域能放什么項目,都可以一一對照,不需要企業自己再去做環評,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從環境功能區劃、產業政策、總量控制等方面控制新增污染、治理污染;同時建設項目在符合規劃環評的基礎上,極大縮短環評審批時間,推進建設項目快速實施。” “最多跑一次”跑出改革示范區 從“辦事不過江” 到“跨江來辦事” 5月3日,高新區(濱江)區長金志鵬以“暗訪者”身份,督察體驗改革之時的“最多跑一次”行政服務中心,他表示,“要按照‘領導一線服務、情況一線掌握、問題一線解決’要求,親上一線、追求至善,打造‘程序最簡、服務最優、態度最好’的‘最多跑一次’濱江模式,體現高新區(濱江)政務服務首位度。” 事實上,一直地處創新前沿的濱江,試圖跑出“濱江模式”時,又跑出“改革示范區”,而更多市民,已經開始習慣這一輪的改革“紅利”。 早先時候的3月13日,濱江在杭州地區首設24小時“不打烊客廳”——行政服務中心北側位置有了可以全天候辦理房產檔案、不動產檔案、人力社保等自助查詢的服務區。濱江行政服務中心窗口督查科科長蔣海鋒說,“換作以前,周末是不能辦理的,現在白天、晚上都可以辦了,晚點來都沒關系,和銀行的ATM差不多”。 而在“細枝末節”方面,同樣沒有被忽視。今年開始,行政服務中心增設了郵政EMS窗口,把辦理好的證件免費快遞到群眾手中,僅開設第一個月,就已經發送快遞80多件。 這種“政府小買單”換取“百姓少跑路”的模式,還被應用在其它地方。以投資項目審批改革為例,濱江方面直接購買了建設、人防、氣象、消防等行業的中介服務,進行四圖聯審壓縮時間,“給企業省錢是小事,主要是改變了之前中介機構分頭圖審的方式,提高了圖審效率。” 細涓匯流,成河成海,改革亦是如此。數據顯示,在剛過去的5月份,濱江行政服務中心各部門窗口平均等待時間14.15分鐘,最長等待時間30.4分鐘,較之往年已大幅縮短辦事時間——濱江行政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現在很多市民,都跨過江來濱江辦事,這是我們之前沒有想到的。” 此前多年,高新區(濱江)以創建“規范、高效、廉潔、便民”政務服務平臺為目標,主動做好省、市審批權限下放承接,進一步創新審批方式,優化審批流程,切實實現濱江群眾和企業“辦事不過江”,而如今卻出現“逆襲”新風,很多市民跨江來濱江辦事,成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政務新景。 在今年當地兩會上,詹敏表示,“今年要著重解決好行政審批服務‘最多跑一次’的問題,創新新舉措,推動新發展。” |
相關閱讀:
- [ 06-30]【治國理政進行時·廣西篇】廣西欽州邊檢站執勤業務一科:國門線上展青春風采
- [ 06-30]【治國理政進行時】舟山大力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
- [ 06-29]【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福利來了!安徽實施七大群體激勵計劃
- [ 06-29]【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篇】四川探索環保督察“升級版”
- [ 06-28]【治國理政新實踐 浙江篇】浙江率先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