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街道下壩村,地處“江中綠島”八卦洲的洲尾,地勢低洼,易受澇災,過去是棲霞區的經濟薄弱村。然而短短兩年不到,該村成功創建省級水利風景區、“水美村莊”和南京市“美麗鄉村”,一批投資數億元的旅游項目主動找上門來。變化如此之大,是因為村里來了得力的新帶頭人——“第一書記”陳昌仁。 建設巧借力,農村河道變身“龍舟賽道” 小江河,八卦洲入江河道,寬五六十米,穿下壩村而過。2日的一場透雨,把河兩岸洗得更加清新明麗:岸邊出新過的房屋錯落有致,庭院綠化蓬蓬勃勃,河堤退層親水步道邊,城里來的釣友們垂下了一根根魚竿,怡然自得。 可是時光倒回兩年前,這里沒有這樣的景觀。“岸上房子灰乎乎的,沒有看相;河邊雜草叢生,難以下腳。是昌仁書記爭取來水利資金,把小江河集中整治了。”下壩村黨總支書記倪紅艷開心地說,如今小江河還是南京的標準龍舟賽道,今年端午節舉辦龍舟大賽, 1萬多游客涌來下壩,農家采摘、餐飲全火了。 “八卦洲四面環江,本身就是水利、住建、旅游等部門重點扶持的對象。”陳昌仁說,薄弱村離不開上級部門支持,但前提是自己要有規劃、有想法。近兩年,下壩村通過“項目包裝”,爭取來7000多萬元建設資金,村莊河塘大多整了一遍,農業園設施“鳥槍換炮”。村集體250畝草坪基地低洼易澇,爭取到水利、農開800萬元專項資金,墊高50厘米沙土,安裝節水灌溉設施,結果“泥草坪”變成了“沙草坪”,不再擔心水淹,產量還提高了50%。 “陳書記善于借巧力,不花錢也能辦成事。”下壩村民們對陳昌仁的“空手套白狼”津津樂道:小江河民居圍墻上的民俗畫,是藝校學生的涂鴉;村里50畝苗圃基地,是植樹節棲霞區各部門自帶苗木栽種的。陳昌仁接下來還要“干一票更大的”,利用長江-12.5米航道整治,為航道部門提供沙土堆放地,換取免費建設“八卦洲洲尾公園”。 投資看長遠,避免鄉村旅游低水平建設 下壩村夾在長江二橋和即將建設的和燕路過江通道之間,環境、基礎設施的改善,尤其是省級“水美鄉村”創建,讓江村變得“清麗脫俗”,吸引了很多投資客商青睞。“種好‘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下壩村胸有成竹,并沒有忙于引進各類投資,而是先請規劃、水利部門制定了《下壩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和《下壩水利風景區發展規劃》,用規劃來引導投資。 對此陳昌仁解釋說,他“第一書記”任期不長,但下壩發展要著眼長遠,不能只顧眼前、急功近利。通過重新梳理挖掘,發現原來下壩有很多“好東西”:區位好、資源優,而且“有故事”。下壩兩委班子確立了兩大引資原則:一是特色發展,二是帶動農民致富。通過“賽場選馬”,下壩眼下談下了幾宗“大買賣”。央企中鐵中基投資鄉村旅游,在洲尾建設房車營地,在草坪基地開辦足球學校,在小江河開發民宿旅游。此外為了拓展蔬果銷售渠道,下壩簽下了“芝麻開花”電商項目,農民不出八卦洲,就把蔬菜葡萄賣向各地。 建強黨組織,打通黨聯系群眾“最后一米” 下壩村共有村民1744戶,通過項目帶動,村集體收入增長很快,但還是有50多戶低收入戶。光明三組的葉素華就是其中一戶,她自身下肢殘疾,老伴精神殘疾,村里幫她聯系了居家做手工的活,還提供培訓。記者看到,葉素華在家熟練地編織打火機套、寵物袋等手工藝品。一天能掙50多元,還不耽誤做家務。 在下壩村,葉素華這樣的家庭手工戶有20多個。為殘疾人家庭找到生計,源于陳昌仁帶領村黨總支推動的黨建創新——“黨群驛站”:村里9個黨小組120名黨員,每人聯系10多戶家庭,定期走訪,了解群眾有什么困難,有哪些需求,在“驛站”里討論后上報。村里研究后為低收入家庭制定精準脫貧方案,除了從外貿機構爭取來手工訂單外,還啟動了“一棵葡萄、一個夢想”的脫貧計劃。村里引進適合庭院種植的南農大“玫瑰葡萄”新品種,村里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 “黨群驛站打通了黨聯系群眾的最后一米,實現了黨員服務群眾的網格化。”八卦洲街道黨工委書記田崢嶸評價說,下壩把群眾對民生事項、公益事業的訴求通過黨群驛站收集上來,方便“對癥下藥”解決問題,是建強黨組織服務群眾的積極探索。譬如村里經濟條件好了,車子多了不好停,群眾建議河邊增辟停車位;還有群眾說“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要制定鄉規民約、開辦業余農校,這些合理建議很快被采納了。 |
相關閱讀:
- [ 06-30]【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互利雙贏,蘇港攜手20年碩果累累
- [ 06-30]【治國理政進行時】“最多跑一次”的濱江實踐
- [ 06-30]綜述:緬甸政黨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成就
- [ 06-29]【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篇】四川探索環保督察“升級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