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住宅、節能電器、太陽能公路……面對全球性的氣候變化與環境生態挑戰,世界各國正積極行動起來,尋求各自的綠色發展之路。 節能減排不僅依靠科技的發展,也與國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積極降低能耗和倡導綠色生活,國外有哪些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值得我們學習? 一大波高科技節能神器涌來,你想試試嗎? 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離不開科技的發展。致力于發展綠色經濟的多個國家,在科技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也開發出了許多節能“神器”。 擠夠了堵煩了?那“飛”著去上班吧! 據美國科技網站報道,美國一家公司發明了“空中自行車”,是一個類似摩托車的氣墊船,可以在離地3.66米處盤旋,駕駛的最高時速達到70公里/小時。 空中自行車效果圖。 而破解擁堵難題,發明新型交通工具絕對不只是美國人的專利。在英國,設計師也發明了避堵“神器”——球形直升機。 據《每日郵報》報道,該直升機外形上類似三輪汽車,它可以充分利用高效的太陽能組件提供動力,比普通的直升機更環保、更經濟。三個水平旋翼,既便于操控,又將噪聲降低到最低分貝,確保能夠安靜平穩地行駛并有很好的機動性。 盡管這些新型交通工具還未上市,但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都會成為“空中飛人”,告別城市擁堵,也節約大量的能源。 德國節能住宅成環保先鋒 在德國柏林動物園附近有一棟現代的二層小樓,按照設計,整棟房屋就是一座小型發電站,不僅可滿足一般的生活用電,還能為電動汽車或電池充電,電力多余時可賣給電網。 小樓房屋居住面積130平方米,東西兩面為全玻璃設計,樓頂和南墻覆蓋太陽能板,可為房屋和電動車提供電力。此外,房屋供暖采用熱泵系統,熱水不僅可供洗澡,還可用于地暖;機械通風設備保證室內空氣清新的同時,還可回收要排入空氣中的熱量;為減少熱損失,房屋玻璃均選用三層中空玻璃,房屋頂部、底部以及外墻的保溫材料也讓熱量難以散失。 肯尼亞移動廁所環保又節能 肯尼亞一家企業推出了一種移動式廁所,特點是利用太陽能將糞便轉換成新型廚房燃料,既改善了衛生環境狀況,又提供了環保能源,減少了樹木砍伐。雖然這種新型燃料的價格比傳統木炭高,但它能效高、使用時間久,實際上每月可節約10%至15%的花費,而且每噸燃料相當于節約了88棵樹。 太炫酷?其實節能科技已經進入日常生活 節能科技已不僅僅停留在概念上,將綠色科技成果轉化到生活中,成為各國政府節能減排的重要任務。在這方面,國外有哪些先進經驗? 全球首段“太陽能公路”在法國投用 2016年12月22日,全球首段“太陽能公路”在法國西北部圖魯夫爾歐佩爾什鎮正式投入使用。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段真正可供機動車行駛的“太陽能公路”,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城市供電。 2016年12月22日,全球首段“太陽能公路”在法國投入使用。新華社記者張雪飛攝 洛杉磯宣布建成大功率太陽能屋頂 美國洛杉磯官員6月26日宣布,新建成的韋斯特蒙特太陽能屋頂項目將為當地近5000戶居民提供再生能源,是全球功率最大的太陽能屋頂項目之一。該項目配備了5萬多塊太陽能板,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功率達16.4兆瓦。 這是6月26日在美國洛杉磯拍攝的韋斯特蒙特太陽能屋頂項目。新華社發(趙漢榮攝) 丹麥醫院的污水處理后可飲用 技術創新,讓污水處理更勝一籌。在丹麥首都圈地區,距離醫院數百米遠處,建有全世界首家試點全面處理醫院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利用最新的污水處理技術,經過5道工序處理后,醫院污水已變成了清澈透亮的水。處理后的水細菌數為“0”,已可直接飲用。此外,丹麥污水處理廠用污水處理時的淤泥制造沼氣,既可發電,也可用于公交車的動力,多余的則出售。 既省錢又環保,國外百姓念的什么“節能經”? 將個人消耗的能源、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這樣的低碳生活日漸成為一種時尚。而老百姓生活中的“節能環保經”,更是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日本主婦:什么都不扔 日本的粟田千惠子女士今年68歲,堪稱熱心實踐低碳生活的模范人士,她過著一種“什么都不扔”的生活。 粟田女士出外就餐會自帶筷子,穿舊的和服終于破了,她就改成短外套;余下的零碎布頭也不扔掉,而是做成一個個彩色小布球,嵌在蓮蓬孔中,變成一件別致的工藝品。對廚余垃圾,粟田女士會制成堆肥。就算吃雞蛋剩的雞蛋殼,她也會加以粉碎,然后撒到花園或農田里。 韓國主婦:節省能源控制開銷 36歲的韓國女性金恩雅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節省能源對她來說是控制日常開銷的重要方面。她家里很少使用餐巾紙,幾乎都使用布或者手帕。在洗碗時,她從來不會讓水一直流著,而是把水接到盆里再洗。她還在露臺的小花壇里種了青菜,并用洗米水澆花、澆菜,用洗澡水來洗刷露臺。 美國、加拿大百姓生活:無處不環保 44歲的凱茜·格林住在加拿大多倫多附近一個小鎮。長期以來,她利用蘇打粉、醋、檸檬汁、鹽等自制洗手液和洗衣粉,并用白醋替代柔順劑。凱茜認為,這些都是天然物品,最終流到河里或海里不會造成污染。 家住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梅恩·李在節能環保方面可謂經驗老到。只要離開家超過一周,她會在走之前把家里所有電源插頭拔掉,因為不拔插頭,還是會有電能損耗。另外,她把家里所有燈都換成節能燈,經濟環保一舉兩得。 30多歲的勞拉·艾琳達是一名生物學家。她平時不開車,每天上下班都步行或坐地鐵。在她所住公寓樓里,所有玻璃、紙、塑料等垃圾廢品都要分類回收。 (編輯:李小雨 來源: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新聞網、廣州日報等) |
相關閱讀:
- [ 05-10]巴西國有銀行發行綠色債券獲10億美元海外投資
- [ 03-24]中國能源綠色轉型具有全球意義
- [ 02-13]南極大陸湖底或存在神秘“綠色森林” 正在擴大
- [ 09-02]美專家稱G20峰會將助推綠色金融發展
- [ 08-27]“中國在發展綠色融資方面發揮引領作用”——訪第71屆聯大主席湯姆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