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17年4月12日,遞交申請材料的市民在北京燕保·馬泉營家園公租房項目登記處排成長隊。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新媒稱,中國社科院社會藍皮書顯示,約三成90后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一年后,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但相對于面積大小,他們更希望提高生活質量。這些更看重個人價值的90后大學畢業生,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7日報道,中國一線城市高企的房價,以及90后年輕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與觀念改變,正催生青年租賃公寓的興起。受訪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能形成良性的商業模式,并得到政策支持,青年租賃公寓不失為平抑一線城市租金和房價的辦法。 北京一家民企職員劉慧(25歲)最近剛從合租的民宅搬出,換到月租4200元人民幣的青年公寓。 報道稱,這個不到20平方米的一居室空間,每月要耗去劉慧月薪的一半,但她依然認為物有所值。她愉快表示,每月多掏1800元,換來舒適美好的每一天,當然值得。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藍皮書中的調查顯示,約三成90后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一年后,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但相對于面積的大小,他們更希望提高生活質量。這些更看重個人價值的90后大學畢業生,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 調查顯示,擁有自己住房,仍是90后畢業生的剛性需求,但他們當中只有三分之一接受“為了買房,我愿意降低生活質量”;另有超55%的90后畢業生,選擇“如果要背上沉重的房貸,我寧愿不買房”。 劉慧租房小區的二手房均價近7萬元一平方米。如果購買一套60平方米的一居室,至少要420萬元。她用經濟賬說明租房遠比買房明智:“即便父母有錢先付120萬元,剩下300萬元分30年還房貸,月供還要1.8萬多元,而300萬放在銀行理財,每月可以進賬1.5萬元”。 事實上,一線城市高達40多倍的房價收入比,已影響到年輕人的購房能力和意愿。有數據顯示,2013到2016年,北京、上海首次購房年齡由30歲推遲到34歲。年輕人租房時間延長,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對租房生活的認可。 同樣租住青年公寓的董莉說:“租房沒有太大經濟壓力,也不用操心修馬桶,裝燈管等生活瑣事,想要跳槽,換工作,換城市,都可以隨心所欲。” 據國家衛計委發布流動人口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流動人口為2 .47億人,2020年將增至2.82億,2030年則達到3.27億人,也就是說,十多年后,中國五分之一的人口將處于遷徙之中。 報道稱,在人口流動頻繁的情況下,租房無疑是大多數人更傾向的居住方式。中國房產中介公司鏈家發布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有近1.6億人租房,2020年將達到1.9億,2030年將有2.7億人成為租客。 龐大的租客群體,以90后為主的租住人群對公寓的青睞,使得大型房企,酒店集團以及互聯網企業對青年租賃公寓市場熱情有加。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受訪時表示,空前嚴格的限購政策也使得一些房企在將庫存房子由出售轉為出租。有調查顯示,中國排名前三十的房企有三分之一都相繼涉足公寓租賃。 報道稱,除了房企,互聯網企業也看好租房市場的升級換代。支付寶攜手蘑菇租房進軍租房市場;小米創始人雷軍億元投資YOU+國際青年公寓。此外,一些知名酒店集團也孵化出窩趣、魔方等眾多單身品牌公寓社區。 報道稱,雖然青年公寓迎合了年輕人的消費觀念,租房由過去不得已變成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輿論以及不少業內人士也都呼吁年輕人租房,不要買房;不過,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如果有條件,還會考慮買房。一位已交首付款,IT行業的杜姓90后說:“男人名下沒房,難以找到心儀的女孩。” 報道稱,為平抑過熱的房地產市場,中國政府在嚴加限購的同時,也開始從政策上鼓勵發展租房市場。2016年6月國務院發文明確支持開展租賃業務,首次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改建為租賃住房。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此外,未來五年,北京市計劃建設150萬套住房,其中租賃住房50萬套,占到北京住房供應結構中的三分之一。 |
相關閱讀:
- [ 07-27]1澳元買房不是夢?澳大利亞小鎮推出無底價拍賣
- [ 07-20]報告:買房結婚育兒 澳年輕人壓力重重夢想破碎
- [ 02-16]美媒:中國投資者無懼英國脫歐涌入倫敦買房
- [ 07-05]比美國建國還早!美國男子買房意外買到古宅
- [ 07-13]不買房不結婚不生育不出門 日本年輕人怎么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