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歐盟這對“歡喜冤家”,在平靜了一個月后,終于在7月17日至20日開啟了第二輪“脫歐”談判。 目前,公民權利的問題和英歐雙方脫歐費用的多少,仍是雙方關注的焦點。從各方公布的消息來看,歐盟內部加強了在“脫歐”問題上的立場協調,但英國國內各派就“脫歐”路徑仍爭執不休。隨著談判難度急劇增加,最后期限日益臨近,留給雙方討價還價的時間已然不多。 爭執加劇 英國公民權利方案讓歐盟“大跌眼鏡” 雙方在核心議題上的爭執不斷加劇。就公民權利而言,歐盟希望英國“脫歐”前,在英國生活的歐盟其余27國公民的權利能“一切照舊”。 但英國提出的方案卻讓歐盟“大跌眼鏡”:在“截止日期”前,已經在英國生活滿5年的歐盟國家公民將獲得“定居身份”,可以繼續留在英國,在醫療、教育和養老金等方面享受與英國公民一樣的待遇。在截止日期前在英生活未滿5年的歐盟國家公民,將被允許留在英國直到達到5年的期限。而在截止日期后和正式“脫歐”前抵達英國的歐盟國家公民,將獲得大約兩年的“寬限期”。在“寬限期”內,他們只能算是“移民”。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政府目前尚未確定“截止日期”。 蘇格蘭歐盟事務咨詢中心辯護律師彼得·塞拉認為,英國政府實際上準備將境內的歐盟公民與英國公民“區別對待”,這與歐盟“維持現狀不變”的要求相去甚遠。英國提出的方案并沒有受到歐盟方面的認可。荷蘭看守內閣首相魯特說,還有“數以千計的問題要問”。比利時首相米歇爾認為這個方案是一個“特別模糊的建議”,他希望歐盟國家公民的權利得到永久保障。德國總理默克爾謹慎地表示,“這并不是一個突破。” 劇情反轉?英國要承擔義務付分手費? “分手費”被認為是脫歐中談判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有媒體猜測歐盟開出的“天價分手費”將高達1000億歐元,這相當于英國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8,可謂是巨款。 據BBC報道,英國外交部長約翰遜曾在上周回答議員提問時曾表示,歐盟向英國索要的脫歐費用過高,是在“敲詐”,歐盟可以“吹口哨去”(意為“失望而去”)。 而就在3天后,英國脫歐事務大臣安奈利發布聲明:英國政府首度承認對歐盟有義務,在脫歐后還需繼續承擔義務解決問題,并首次承認英國必須交脫歐“分手費”。 英國破天荒地承認應向歐盟付分手費,這可謂是脫歐劇情中的一大反轉。BBC文章表示,雙方都認為第二輪談判的氛圍已經有了很大改善。 據英國《衛報》報道,在談判的第二天,英國全天都在與歐盟討論應該承擔的“分手費”問題。但文章同時指出,盡管英國政府此前承認對此負有義務,但卻沒有明確指出財務清算狀況,另外,英國政府也沒有針對“分手費”發布正式的談判文件。所以這是否可以認為是真正的重要突破尚且不得而知。 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也認為,在所謂的“分手費”的問題上,談判難度最大。“在談判開始之前,英國方面沒有就是否支付‘分手費’提出比較清晰的立場,而且雙方即便達成一致,表示有‘分手費’支付問題,但是具體支付多少雙方可能還要花一段時間達成一致。” 時間緊任務重 第二輪談判“動真格”還是“畫大餅”? 與此同時,雙方在其他領域的更多矛盾也在浮出水面。例如邊界問題、未來關系以及歐盟機構搬遷等。分析人士認為,雙方分歧目前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不斷發酵,原有矛盾不斷深化,新矛盾層出不窮。 矛盾很多,但時間已經不多。根據歐盟法律,歐盟和英國需要在2019年3月29日前完成“脫歐”談判。而巴尼耶希望,能在2018年10月前完成“脫歐”協議的最終版本,以便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在最后期限前批準該協議。 用英國媒體的話來說,如果第一輪談判只是“開胃菜”,那么第二輪談判才是“動真格”。 但是有分析人士認為,英國政府內部在“脫歐”路徑上不斷暴露出來的分歧可能導致“脫歐”談判“脫軌”。英國前內閣秘書格斯·奧唐奈也評論說,英國內閣成員之間似乎尚未就“脫歐”事宜達成一致,更別提英國與歐盟之間了。他認為,在2019年3月的最后期限到來前,雙方通過談判達成一致的希望渺茫。 (編輯:劉新 鄭翌驊 王若蕾 資料來源:新華網、人民網、國際在線) |
相關閱讀:
- [ 07-19]多名英國政治家發表公開信 呼吁叫停脫歐進程
- [ 07-19]英大臣脫歐談判片紙未帶 被指政府內部未達一致
- [ 07-18]英國脫歐談判:缺共識,如何“談正經”?
- [ 07-17]分歧難解,英國“脫歐”路漫漫
- [ 07-17]歐洲議會議長:不可能推遲英國脫歐協議的談判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