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訊 年輕人忙工作,于是,很多老人退休后,接下了帶孫子的活兒。 記者走訪時發現,很多老人在帶孫子的過程中,一旦孩子發生摔傷、燙傷等意外,少不了落兒子兒媳埋怨。一些老人為此,患上了“帶孫焦慮癥”。 轉個身孩子掉地 “醫生,孩子的頭沒啥毛病吧?”7月15日,家住讓胡路一區的孫阿姨,抱著8個月大的孫子,來到市第四醫院,她告訴醫生,孩子從床上掉下來了,不知道孩子的頭,會不會摔壞。 據孫阿姨講,兒媳生完孫子后,她就一直幫忙照顧孩子。兒媳沒上班前還好,她和兒媳輪班看孩子,可最近兒媳上班了,她一人帶孩子,感覺有點力不從心。 “我孫子會爬了,稍微不注意,他就會從床上掉到地上。前幾天都掉下來一回了,頭上磕了一個大包。兒媳婦回來,心疼得都掉眼淚了,雖然沒有責備我,但我這心里不好受啊!”孫阿姨說。 意外再次發生,可把孫阿姨嚇壞了,她趕緊帶孩子來檢查。 確認孩子無大礙,孫阿姨才把孩子抱回家。 “我本來就有心臟病,這一天天的,看孩子提心吊膽的,但是沒辦法,兒子兒媳都忙。”孫阿姨說。 寵孩子兒媳不滿 提起帶孫子,家住讓胡路區陽光佳苑的趙阿姨,也是一肚子苦水。 “孩子小的時候,就怕摔著碰著,大點了,當奶奶的心疼孩子,做錯事也不咋管,兒媳又說我太慣孩子了!”趙阿姨說。 “孩子總愛上躥下跳,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的,兒媳說我太任孩子性子了,唉,總之,就是怎么做都不對。”趙阿姨無奈地表示。 “說實話,我們老年人是有點慣孩子,但是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有時候想想,費心費力把孩子帶大了,結果還沒讓兒子兒媳滿意,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同樣幫著兒媳帶孩子的王阿姨說。 家庭氛圍很關鍵 記者從大慶市心理衛生中心老年科了解到,他接診的一位老人,就因為幫助女兒帶孩子,現在和女兒的關系很緊張。 她幫女兒帶孩子,外孫女不小心把一個硬幣,吃進了肚里,事情發生后,女兒對母親大發雷霆,怪母親不應該把硬幣,放在孩子能抓到的地方。 從那以后,老人的脾氣變得很暴躁,最終得了焦慮癥。 楊海波主任說,老人帶孩子,因為孩子發生意外,導致兩代人關系不和諧的事例,不在少數。 在帶孩子之前,年輕夫妻和老人應該提前進行溝通。從老人的角度看,生活中存在很多未知性,老人盡力就好。過分地擔心和自責,只能起反作用。 年輕人閑暇時不妨自己帶孩子,這樣更能體會老人帶孩子的不容易,也會懂得感恩。 另外,緩解焦慮情緒,寬松愉快的家庭氛圍是關鍵。 遇到事情,要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多鼓勵、少埋怨,協商去解決,千萬不能忽略對方的情緒。 |
相關閱讀:
- [ 07-20]八旬老人22年架起5000座愛心橋
- [ 07-20]河北推進養老供給側改革 三大模式讓老人更幸福
- [ 07-20]20多年前 習近平幫助美國老人圓夢鼓嶺
- [ 07-20]不怕被訛!83.2%受訪者表示遇到老人摔倒會去扶
- [ 07-19]“醫養結合 情暖夕陽”65歲以上老人的“福利”又來了
- [ 07-19]黨員服務隊上門解決 留守老人用電難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