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有長風破浪時——堅定“四個自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述評
2017-07-25 21:19:14??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周冬 周冬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信有長風破浪時——堅定“四個自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述評 新華社記者秦杰、霍小光、張曉松、羅宇凡 自信,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 自信,一個國家的前行動力; 自信,一個政黨的勇氣擔當! 穿越數千年厚重歷史,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明能像中華文明一樣,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在傳承與賡續中賦予中華兒女不竭動力。 歷經百年苦難輝煌,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一樣,矢志不移、奮斗不懈,帶領中華民族走過風雨如晦的歲月迎來世紀夢圓的曙光。 面向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昂首闊步邁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大道之行——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信心滿懷 2017年6月5日,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布朗,登上了從南京駛往北京的高鐵列車。 “高鐵看起來很不錯,車很棒,很高興能乘坐。”這位美國經濟實力第一大州的州長在車廂里興奮地來回走動,不時與中國乘客握手交談,對中國高鐵列車的速度、服務稱贊有加。 此時此刻,中國高速鐵路通車里程已居世界首位。 時光流轉。1978年10月26日,正在日本訪問的鄧小平登上了從東京開往京都的“光—81號”新干線列車。 工作人員問他對乘坐新干線有什么感受。鄧小平回答說: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時空轉換,映射出一個國家和民族史詩般的巨變。 從駛向世界的中國高鐵到飛向藍天的國產大飛機,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在現代化道路上加速奮進;從一窮二白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30%;從探索大洋深處的蛟龍號到遨游星漢的神舟飛船,中國向世界展示著下五洋上九天的自信與豪情…… 習近平總書記用堅定的語氣揭示出這一切奇跡背后的精神底色—— “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2017年7月1日晚的維多利亞港灣,溢彩流光,恍若仙境。綻放的煙花、動人的音樂、歡樂的市民,演繹著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的盛況。 曾記否,20年前,美國《財富》周刊封面上寫著大大的幾個字:“香港將死”,斷言香港回歸后前途黯淡。 如今的香港,風華正茂。 “今天的香港,超出了20年前人們的期望。”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唐偉康說。 從唱衰回歸后的香港特區,到唱衰調整中的中國經濟;從懷疑新中國,到懷疑改革開放……面對疾馳而來的“中國號列車”,那些戴著“有色眼鏡”者卻一再“大跌眼鏡”。當“中國崩潰論”一次次在中國奇跡面前崩潰時,升騰的是中國人民與日俱增的自信心。 是的,中國有理由自信! 30多年高速增長,7億人擺脫貧困,世界穩定一極……中國道路鋪就了中國奇跡,中國奇跡印證著中國道路。當世人慨嘆“我們的星球病了”的時候,中國正堅定不移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奮力前行。 2017年1月9日,瑞士日內瓦雪花飛舞。 在中國主題圖書全球新年展銷月活動啟動儀式上,日內瓦大學博士研究生皮埃里克·波爾謝手捧一本法文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我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大家都說這是了解中國領導人治國理念、執政方略的必讀書目。” 這部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圖書出版千日,已以600余萬冊的發行量覆蓋了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風行天下。 是的,中國人有理由自信!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實踐豐富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領航中國奔向偉大復興。 春天的西藏乃村,爛漫野花點綴著綠綠的草場,為千年古村換上新裝。這里有個美麗的傳說:周邊環繞的雪山是鳳凰翅膀,乃村就坐落鳳凰之背。 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乃村幾乎被夷為平地。兩年過去了,村民們親眼見證了家園一步步走出災難、實現鳳凰涅槃的歷程。 “新房正在蓋,兩層,200平方米。”村民次旺多吉高興地告訴記者,政府為每戶補貼近20萬元,“沒有共產黨、沒有人民政府,這是不可能的。” “制度的優越性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這種優越性不僅表現為能夠在危機面前空前團結、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攻堅克難,更表現為能夠在危機過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高效運作、迅速崛起。 是的,中國人有理由自信! 應對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沖擊……一個個教科書般的典型案例、一次次浴火重生的成功實踐,向世人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力量。 2016年,一場名為“跨越時空的對話——紀念文學巨匠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的文化巡展走向全球20多個國家。 兩種偉大文明的碰撞輝耀出人類精神之光:在莎士比亞的故鄉斯特拉福德,莎翁的“粉絲”為《牡丹亭》的唱腔凝神駐足;在湯顯祖的故鄉臨川,湯公的后人隆重紀念莎翁……當莎士比亞與“東方的莎士比亞”攜手同行,世人對中國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在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綿延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展現出獨特魅力。正如德國《南德意志報》所指出的:“面對西方的文化輸出,以中國為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一味照單全收的時代已經結束。” 是的,中國人有理由自信! 通過繼承傳統文化、升華革命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國家軟實力最核心的呈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在從物質層面上升為物質、精神的全面復興,文化自信也日益成為中國自信的根基所在。 2017年春節,一組中國百姓自拍的短視頻《厲害了 我的國》在互聯網上火了起來。 當長征火箭帶著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奔向未知的宇宙時,當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高高飄揚時,當中國科學家接過諾貝爾獎章時,當中國軍艦護衛著華僑、華人撤離戰亂地區時…… 人們以這種自發的形式為國家和民族點贊。“厲害了,我的國!”滿滿的自信通過短短的6個字讓億萬人的心靈同頻同振。 “上溯100年,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充滿自信。”在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韓振峰看來,這種自信表現在方方面面——做好自己事情的堅持上、大步走向世界的胸懷上、全面從嚴治黨的勇氣上、主動調低經濟增速的定力上,甚至“四個自信”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這種自信正化為中國航船繼續前行的推動力、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凝聚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向心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生機無限。 自信者強——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今年21歲的浙江臺州人陳楚白,剛剛從中國科大少年班畢業。這幾天,他仍在加緊學習,為即將赴美留學做準備。 “學成以后回國工作。”已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的陳楚白憧憬著五年后的人生,“中國發展那么快,國家每年的科技研發投入我們也看得很清楚。如果有條件,相信大多數人都想回來。” 每年數以萬計出國留學人員,每年數以萬計海外引進人才……今天,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正以博采眾家之長的自信將莘莘學子送向世界各地學習深造,又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著千萬海外人才前來建功立業。 然而,一個多世紀前,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的求學與歸國之路是怎樣的沉重和無奈? 1872年,被兩次鴉片戰爭洞穿國門的清政府終于意識到“器不如人”的現實,選派120名平均年齡只有12歲的幼童赴美留學,希望他們學成歸來后能夠“師夷長技以制夷”。 誰知短短9年后,這次原定15年的留學計劃就夭折了。清政府的官員們發現,這些留學生不僅難以成為垂死封建王朝的挽救者,反倒更有可能成為舊制度的掘墓人。 留美幼童的悲情結局如同一個歷史的注腳,清晰展現出這個“老大帝國”的深深自卑。 從洋務運動到維新變法,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中國人一次次奮起,又一次次失敗,直到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中華民族才真正走上了再造自信的人間正道。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