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中禁止“性別刻板印象”內容,地鐵中不能用“女士們、先生們”問候乘客……從廣告業到公共交通系統,英國多個行業及其監管部門近期都陸續出臺新規,要求在其相關工作中,要注重性別平等,反對性別歧視。不同行業如此一致地關注這個話題,自然是因為相關投訴以及爭議案例不少,但也有社會輿論認為,英國這一輪追求“性別平等”的行為似乎有點“過火”,因為多數民眾在這個問題上并沒有像個別媒體報道中所說的那樣較真。更重要的是,性別平等的觀念關鍵是要植根于心,而不是停留在口頭約束層面。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稱,該國廣告標準局(ASA)出臺新規,要求廣告中杜絕“女孩長大后會成為芭蕾舞者,男孩會成為工程師”“媽媽總是在收拾房間,爸爸帶孩子很差”等內容。ASA認為這樣會給公眾傳遞錯誤信息,加劇民眾的“刻板性別印象”認識。 同樣的爭議在英國的公共交通領域也曾上演。倫敦交通局近期頒布新規,禁止地鐵乘務員使用“女士們、先生們”這種“性別排斥”的問候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大家早上好”這類“性別中立”性質的問候語。新規得到了倫敦市長薩迪克·汗的高度評價,當地LGBT(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群體更是為之雀躍不已。英國《每日鏡報》說,倫敦地鐵公司之所以在這看似無傷大雅的措辭上如此用心,就是擔心在性別平等問題上被公眾投訴。然而,在不少英國民眾看來,“女士們、先生們”這種稱呼方式十分正常,這種“挑刺”令人匪夷所思。有網友不客氣地表示:“如果有人覺得這兩個詞有冒犯含義,那么他們需要的不是‘性別平等’,而是心理醫生。”《每日鏡報》引述一位乘客的話說,“我寧愿倫敦地鐵公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保持車廂清潔、準點和有效的服務上。” 另外, 在英國的一些大學,類似爭議也已經出現。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今年3月,威爾士卡迪夫都會大學將34個常用單詞、短語列為“禁語”,其中包括“祖先(Forefathers)”、“人類(Mankind)”等。這些詞語的詞根都含有“男性”這一含義,違反該“禁令”的師生有可能面臨紀律處分。做出類似規定的不止卡迪夫都會大學一所學校。該事件在英國引發輿論嘩然,批評人士不僅指責這項舉措“毫無意義”,更指控校方侵犯言論自由。劍橋大學的學生早前抱怨說,這樣做完全是在曲解文化。教育專家喬安娜·威廉姆斯指出,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表達方式本身并不帶有性別歧視色彩,校方這種“一刀切”的舉措無異于大搞“獨裁專制”、試圖控制人們的語言甚至思想,這是對莘莘學子和學者專家的莫大侮辱。 輿論認為,性別平等程度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桿,然而在某些層面上,英國社會對“性別平等”的推進趨于極端化,導致各種“副作用”層出不窮。英國《每日電訊報》舉例稱,該國近年接受性別認同類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少年兒童人數比5年前提升數倍。有的孩子才3歲,就已經開始對自己的“性別”問題感到迷茫和憂慮。有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出現這種心理障礙,學校的教育難辭其咎;有的學校為了保持自身的“政治正確性”,往往在性別問題上大做文章,“把本屬于成年人的憂慮過早地施加到了小孩子身上”。更可怕的是,誘導小孩子質疑自身性別,在該國儼然已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行業”。 在倫敦,當地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性別問題學者羅伯茨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英國不同機構推出上述規定,目的其實都是為了避免性別歧視問題惡化。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確一直存在,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一些行業仍然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但總體來看,英國社會對于性別平等的問題已經有了共識,嚴重的性別歧視問題并不存在。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這樣的問題被夸大,導致輿論嘩然。對于這樣的現象,她認為關鍵還是在于從教育入手,令年輕一代徹底意識到性別平等的合理性,而不是依靠各種禁令來“取締”性別歧視行為。 (特約記者 紀雙城 高文宇) |
相關閱讀:
- [ 07-12]印度作家:性別歧視不解決 人口暴增止不住
- [ 03-08]要求女性穿高跟鞋上班涉性別歧視 英政府擬禁止
- [ 03-08]三八節:歐洲檢討女性受歧視,消除性別歧視任重道遠
- [ 08-05]日華媒:日本出幾位女高官扭轉不了性別歧視
- [ 08-25]韓一公司涉性別歧視 成立60年無一名已婚女職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