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近日改組內閣,意欲走活政局枯棋,但橋段老、戲本舊,無人喝彩。原因在于,此舉表似吐故納新,實則換湯存藥,看不出其對沿襲五年的政策思維、施政作風有多大調整。新內閣側重“組”,忽視“改”,玩的就是“騎竹馬”的政治招數:貌似揚鞭躍馬,實乃原地踏步。 安倍組閣深得自民黨傳統“裱糊”技巧真傳,即借一干庸臣、俗吏之“頭”平息眾怒,提升民意。其新班子重山頭、巧點綴,用老臣、點悍將。此舉雖八面玲瓏,但也置己于政局風口:2018年9月,自民黨迎來總裁選舉;同年底,眾院解散大選。此期間,若再有閣僚丑聞纏身,則轉圜余地全無。 日本輿論對此評點甚多:未突出問題導向及目標導向,面對已成國家“爛尾工程”的外交懸案、經濟沉疴、債務危機、人口老化、朋黨涉腐等大事要務,拿不出“猛藥去疴”的良方及“壯士斷腕”的決心——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選吏配僚邏輯,折射東京政壇或蕭規曹隨,濤聲依舊。 日本政界棋局中的“相”與“僚”,黨與國互相聯動,構成系統:“僚”基于“政高官低”原則,聽命于“相”,服從“首相官邸”指令;“相”通過政令、政策,貫徹黨的政治路線,通過國會博弈,上升為國策。安倍當政五年,自民黨“一黨獨大”,其既定國策仍將為新內閣保留。 首先,永田町力學邏輯未變。組閣前后,自民黨內沉寂多年的派閥政治反彈,圈子文化復燃——細田派、麻生派、岸田派等獨具自民黨特色的組織元素跳躍閃動,瞄準“后安倍時代”,任人唯派、論資排輩、投桃報李,爭權奪利的“小政治”風頭日甚,置人心、民意等“大政治”于不顧。 其次,國家右傾走向未變。2012年以來,安倍政權驅國家航向“右滿舵”,將政治資本投入制定安保法、修改和平憲法、為自衛隊正名,力推“政治大國”建設——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安倍視之為自民黨的歷史使命,以及選吏配僚的政治標準,以保證新內閣繼續推進日本循此航線疾馳。 再次,傍美抗華思維未變。五年來,安倍竭力推進針對中國的“俯瞰地球儀外交”,妄圖在陸海兩線構筑地緣政治“抗華包圍網”,對美外交全面“傾斜”,對周邊外交則物色發展抗中合作對象;尤其在涉臺關系上破壞政治“規矩”,突破兩國建交45年的禁區,派副總務大臣參加臺正式活動。 如上所見,新內閣起錨前行之際,外交安全形勢亂云飛渡,進退維谷;若抱殘守缺,不變航線,必為形勢左右。從內閣人事布局看,新防長小野寺“鷹魂”不散,新外長河野“鴿羽”未豐,一硬一柔之搭配,或預示日本對華外交將做小幅調整;安倍肯定“一帶一路”倡議,應是形勢變化使然。 俄美德的亞太問題專家嗅覺敏銳,認為“中日政治關系的黑暗隧道出現光亮,乃美中日戰略三角關系重大變化的直接結果”;東京“為不被美中關系埋沒”,“開始認真考慮沒有美國主導的全新外交政策”,欲“拉近與中國的距離”,給日美關系“再加一道保險”:形勢比人強的道理正是如此。 日本部分人士也認為,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于“從背后捅日本一刀”;故而對華外交“應重視經濟關系”,“借助中國經濟實力為本國利益服務”。當然,反對聲音也不小。他們擔憂,“在美中關系進入脆弱和高風險重構過程之際”,“日本若優先經濟而急于走近中國會有風險”。 日本朝野圍繞中日關系定向,兩派對壘,觀點分明,從戰后中日關系發展重要節點的決策過程看,此乃日本對華政策調整前兆。2017年9月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2018年是兩國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值此慶典,安倍新內閣應調整消極思維,養成良好合作習慣,順時應勢,與華為善;守規矩、重承諾、見行動,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發展。(陸忠偉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原院長) |
相關閱讀:
- [ 08-04]安倍修憲日程前景添變數 黨內謹慎意見增多
- [ 08-04]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改組內閣
- [ 08-04]“知華派”之子任外相 安倍對華政策露新意?
- [ 08-03]安倍內閣再改組 政權頹勢難挽回
- [ 08-05]安倍晉三稱經濟最優先 修憲真要放一邊?
- [ 08-07]日本民眾抗議安倍出席廣島核爆72周年紀念儀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