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術不端行為不時出現,甚至愈演愈烈,導致我國科研“誠信赤字”走高。找回并重塑科研誠信,要保證對學術不端行為調查過程有效率、處理結果有震懾力。同時,要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倡導每個人把科研誠信落實在具體行動上。 中國科協近日印發《科學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范》,提出堅守“反對科研數據成果造假、反對抄襲剽竊科研成果、反對委托代寫代發論文、反對庸俗化學術評價”的底線。而印發自律規范的因由,直指2015年以來出現的數起國外學術出版集團集中撤銷來自中國的論文事件。 近年來,學術不端行為不時出現,甚至愈演愈烈,導致我國科研“誠信赤字”走高,才出現了集中撤稿事件。 這一問題為何會屢禁不止?一方面,與“以論文論英雄”的評價制度缺陷有關。我國的科技評價多是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拿手術刀和做基礎研究的”,存在不合理之處。于是,有些人為了應付,或造假,或找中介代筆,揮霍著科研誠信。 另一方面,源于我國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名硬實軟。雖然一再宣示要“零容忍”,但大多停留在口頭、止步于文件;雖然主管部門和高校、科研機構都設置了旨在強化科研誠信的學術監督機構,但人員多為兼職,對學術不端行為往往采取“民不告官不究”的態度,沒有形成足夠的威懾。 學術不端行為催生了大量垃圾論文或假論文,導致學術研究低水平重復、原創性研究成果乏善可陳;浪費了有限的科研經費,擠占了或許能轉化為更強勁生產力的其他領域的資源;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踐踏了公平競爭的學術氛圍和求真務實的探索精神,有百害而無一利。 原因已清,危害自明。接下來要做的,自然是想方設法找回并重塑科研誠信。 找回并重塑科研誠信,就不能對問題放縱不管。英國《自然》雜志曾經撰文稱,“評價一個國家的科學誠信狀況,不僅要看其發現了多少學術丑聞,還要看對這些丑聞的調查和處理程度”。所以,面對愈演愈烈的學術不端,必須眼睛內視、刀刃內向,保證調查過程有效率、處理結果有震懾力。同時,也可把相關責任人的失信行為記入嚴重失信行為數據庫,并與社會信用體系對接,在研發計劃立項評審、中青年領軍人才遴選等工作中加以參考,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找回并重塑科研誠信,也不能對清流視而不見。個別科研人員摒棄科研誠信、違背科學精神,并不代表整個中國科學界,我們也絕不能用個別極端案例否定整個科研隊伍。要看到,在我國加速躍升的科研實力的背后,是一支清清白白、勤勤懇懇、敢于突破的科技工作者隊伍在作支撐。比如,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多項“中國第一”的黃大年教授、在高鐵二等座上筆耕不輟的78歲的劉先林院士、始終穿著一雙布鞋上課的李小文院士……對于他們和像他們一樣的科技工作者,必須給予更多支持。 此外,找回并重塑科研誠信,還需要發揮自律和學習的作用。對前者來說,中國科協印發自律規范的目的正在于此;對后者來說,我國的科研誠信教育目前仍然是薄弱環節,需要盡快加強,借此倡導負責任的科研行為。 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也容不得“誠信赤字”。誠信不是虛無縹緲的道德標尺,也不是空洞的口號,要落實在每個人的具體行動上。無論科研誠信還是社會誠信,都是如此。 |
相關閱讀:
- [ 08-04]韓春雨《自然—生物技術》撤稿追蹤:撤稿是否等同于學術造假?
- [ 08-04]分析“韓春雨撤稿”應基于常識思維
- [ 07-17]中國科技界連遭國外集中撤稿 科協印發道德自律規范
- [ 07-04]撤稿!多家美媒承認俄干預美國大選報道失實
- [ 06-14]科技部:將通報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事件調查結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