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日前報道,高齡農民工群體正陷入“留城工作難找、返鄉缺乏依靠”的困境:無論是留在城市里打拼“討生活”,還是返鄉繼續“干農活”,都面臨著養老保險、找工作、職業病等問題。 對此,網民呼吁,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確保農民工群體“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解決這一難題,應盡早從制度層面著手,建議從完善社保體系、協調地區發展、振興縣域經濟等方面著眼,多方施策。 養老問題近在眼前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比上年增加424萬人,增長1.5%。農民工仍以青壯年為主,但所占比重繼續下降,農民工平均年齡不斷提高。2016年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9歲,比上年提高0.4歲。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19.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網民表示,50歲以上的高齡農民工人數已經突破5000萬,這個規模龐大的群體面臨養老問題應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網民“謝玲紅”分析說,高齡農民工中的大多數不僅難以在下行的傳統行業繼續就業,也無法從新興行業中獲得崗位。他們往往還需要肩負整個家庭的經濟負擔。長期非正式就業的高齡農民工將來很難享受到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對貧困的高齡農民工而言,現在能夠繼續工作并獲得收入,比未來的養老問題更加迫切,但養老問題也已經近在眼前,這兩個問題需要統籌考慮。 有待多方施策 如何解決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網民“世界是個萬花筒”認為,“這其實是涉及全國各地區協調發展的大問題,異地社保、異地結算、就業培訓、老年照護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需要得到切實地解決,越早重視越主動。” 網民表示,高齡農民工的養老問題應盡早從制度層面著手解決。網民“謝玲紅”認為,首先,建議國家劃撥專項資金協助解決高齡農民工繳費年限不足的難題。其次,盡快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加、結算、轉移支付平臺,激活分散于多地的個人養老賬戶資金。最后,切實保護高齡農民工從宅基地和承包地獲得收益的權利,讓土地能夠成為高齡農民工養老的最后一道屏障。 網民“陳方”等人建議,一方面,應創造條件繼續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另一方面,確立以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為主體振興縣域經濟的思路,利用當地優勢資源,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改善創業環境,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給中小企業創造一個平等的發展環境。此外,還要解決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資金問題,提高農民工的創業技能和創業水平。(記者曾德金 整理) |
相關閱讀:
- [ 08-10]平安養老險國內首推養老金產品定制解決方案
- [ 08-10]星級酒店轉型高端養老 入住率僅一成面臨種種難題
- [ 08-09]我省對養老機構開展全面排查 力爭明年6月前全面完成設立許可工作
- [ 08-09]杭州:地下空間禁止建設住宅、學校、養老等項目
- [ 08-07]福建養老扶持政策密集落地:讓老年人幸福來得更實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