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795萬人,相比上年增加30萬人。另一方面,截至2016年底,我國海歸總數達265.11萬人,僅2016年就有43.25萬留學生畢業回國,新增海歸人數已經超過高校畢業生預計增量。可以看到,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下“人才磁鐵”效應正在發揮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海歸群體的快速增長使其就業壓力更甚從前。 8月12日,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在京發布《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九成海歸可在半年內找到工作,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超越金融業成為就職人數最多的行業,私營/民營企業就職的比例明顯增加,二線特色城市成為海歸創業新的發力點。此外,在此次調查中,40%以上海歸的稅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實際工作收入高于個人期望收入的僅為1%,認為遠低于期望工資的占比68.9%。 IT、互聯網行業超越金融業 民營企業競爭力增強 調查顯示,近九成海歸可在半年內找到第一份工作,32.1%的海歸能在1個月以內找到工作,38.6%的海歸花費1-3個月,18.5%的海歸用了3-6個月。 從海歸就業的行業看,IT/通信/電子/互聯網業和金融業位居前兩位。與2015年相比,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就業人數超過金融業,從第四位升至第一位,增長10個百分點,反映出近幾年我國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 在對目前單位所在行業未來十年發展前景的看法上,海歸群體整體持樂觀態度,27.1%認為非常有前景,32.4%發展平穩,19.1%認為將會轉型升級或洗牌,11.3%認為會進一步萎縮。 與2015年相比,海歸選擇私營/民營企業就職的比例有明顯增加,增長11.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成為吸納海歸就業的最大載體;相應地,海歸選擇外商/港澳臺獨資企業比例下降10個百分點,顯示出國內民營企業的人才競爭力逐漸增強。 三分之一以上海歸認為留學收益大于成本,半數以上海歸認為5年內可收回留學成本 海歸群體對留學效益價值持肯定態度。認為收益大于成本的海歸占36.3%,認為收益與成本相當的海歸占18.1%。 關于付出與收益的衡量,30.3%的海歸認為3-5年能夠收回出國經濟成本,24.1%的人認為1-3年能夠收回成本,另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5-10年(22.5%)或10年以上(17.5%)才能收回經濟成本。 從留學經歷對個人國內職務變化的作用來看,50.1%的海歸認為留學經歷有利于個人職務提升,44.8%的海歸認為基本沒有影響,剩余5.1%的海歸人員認為留學背景不利于個人職務晉升。其中52.7%的海歸回國后沒有跳槽,有1次跳槽經歷的占比20.6%,2次的占比15%,3次及以上的跳槽經歷占比最低,為11.7%。 二線特色城市成為海歸創業新的發力點 報告顯示,在海歸創業方面,方便與家人團聚(63.2%)和看好國內發展潛力(56.6%)是海歸回國創業的兩大主因。此外,容易獲得親戚、朋友等社會網絡的支持、國內創業環境好、持有專利技術及相關領域國內市場前景好依次占比33.8%、29.4%、18.4%。 從初始創業時間上來分析,76.4%的海歸從2015年至今開始創業。課題組認為,如此高的比例與國家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出臺創新創業的支持政策密切相關。 海歸創業選擇的城市中,北京作為科技創新中心,尤其是以中關村為代表的創新創業集聚,對海歸的吸引力較大,仍是海歸創業首選,占比24.3%,緊隨其后的是上海(8.1%)、成都(6.6%)、廣州(5.9%)、武漢(4.4%),這五所城市幾乎吸引了半數創業海歸。創業所在地域呈現“一線城市為主導,二線特色城市快速崛起”基本特征。 調查顯示,海歸選擇創業城市的理由呈多樣化特征。首先,經濟發展、人脈關系、環境舒適、文化多元包容性強、資源集中五類原因認同度超過三分之一。其次為產業基礎、配套設置和人才政策。可以看到,城市發展的軟實力更受海歸創業者關注。 近半數海歸認為自身競爭力高于國內同類學生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海歸認為,海外留學經歷對生活適應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專業知識和技能都有很大提升,近半數認為創新能力、擴大人脈網絡也得到了發展。 在就業方面,近九成受訪者認為,海歸的最大優勢體現在國際視野、語言優勢以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但調查中,海歸也認為自己在就業中存在劣勢,主要表現在不了解國內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回國時間晚,錯過校招季;不適應國內人情社會,難以獲得發展機會;海投效率低下;不熟悉國內市場環境等。 與沒有留學經歷的人相比,48.4%海歸認為其自身優于國內同類學生,22.8%的海歸認為兩者之間沒有差別,10.8%的海歸認為不如國內同類學生。 近七成海歸月工資遠低于自身期望 調查顯示,海歸的工資分布中,稅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占比44.8%,6001-8000元的占比22.7%,8000-10000元、10001-20000元的海歸分別占比13.0%和13.7%,20001元及以上的占比5.8%。 相較于實際工作收入與個人期望收入,認為高于期望的海歸僅為1%,三成海歸認為基本符合期望工資,而近七成海歸認為遠低于期望工資。 海歸就業的工作崗位類型分布中,排名前五分別是銷售、技術、市場/公關/廣告、運營、行政/后勤,其次是財務、人力資源、研發、設計和產品等崗位。 海歸群體對當前工作崗位與其海外所學專業的匹配度偏低,認為非常匹配的僅為16.9%,認為匹配程度一般的為54.5%,認為完全不匹配的占28.6%。 進一步調查發現,在職級分布中,59.7%海歸就業于普通崗位,占比最高。而就職于基層管理者的占比21.4%,中層管理者占比12.5%,高層管理者占比4.6%。(記者宋婧祎) |
相關閱讀:
- [ 08-15]近半“海歸”初就業工資低于6000元 仍高于應屆生
- [ 08-14]44.8%的海歸稅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
- [ 08-14]報告:44.8%的80、90后海歸稅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
- [ 08-10]海歸博士談“雙創”:從中華民族復興旁觀者變參與者
- [ 08-10]“海歸潮”背后的中國向心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