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8月21日電 綜述:北美百年一遇日全食提供科研良機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百年來首次橫跨北美大陸的日全食21日上演,美國民眾紛紛走出家門一睹這一罕見天文現象。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也是一場科研大餐。飛機、氣球、衛星、國際空間站……美國科學家動用多種手段,開展“逐日”科研。 當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中間,三者形成一條直線,太陽完全被月亮遮擋,就會發生日全食。全球平均每18個月能夠見到一次日全食,但大多出現在人煙稀少的地區。此次日全食被形容為百年一遇,是因為上次橫跨整個美國大陸的日全食還要追溯至1918年。 當天,美國西海岸的俄勒岡州先迎來日全食,美國東部時間13時16分(北京時間22日1時16分),太陽被月亮完全“吞沒”,持續約兩分鐘,天空明顯變暗。在接下來的約90分鐘里,日全食依次掠過愛達荷等十多個州,最終在東海岸的南卡羅來納州離開美國大陸。從地圖看,一條約110公里寬的日全食帶把美國大陸斜分為兩半。 如此難得的科研機會,美國航天局自然不會錯過。他們這次共資助了11個項目,借機研究太陽及其對地球上層大氣的影響等課題。 其中一個項目是,兩架WB-57F高空觀測飛機從休斯敦起飛,飛到約15千米的高空,以每秒30次的速度拍照。美國航天局說,乘飛機高空觀測日全食時間更長,且大氣干擾少,成像質量高,有望拍到迄今最清晰的日冕圖片。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由于太陽亮度很高,日冕通常很難觀測。但日食發生時,月球遮住了太陽,日冕就“露”了出來。美國航天局說,日冕區域溫度達到上百萬攝氏度,而光球層等太陽下層大氣的溫度卻只有數千攝氏度,科學家希望最新研究能幫助解釋日冕高溫的秘密。 這兩架飛機還要趁著日食天色較暗期間以紅外波段觀測水星,首次嘗試對水星表面各處溫度變化進行成像。此外,它們還將幫助科學家在太陽和水星軌道之間尋找小行星,曾有理論認為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剩余產物會在這個區域形成小行星,如能找到的話可能改變科學家對行星形成的認識。 美國航天局還發起了日食氣球項目。包括高中生和大學生在內的55個團隊沿著日食帶在全美50個地點放飛高空氣球,氣球飛到約30千米的高空,拍攝日食圖像與視頻,并傳回地面供在線實時觀看。 除美國航天局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研究人員也不愿錯過這次絕佳的科研機會,動用衛星觀測日全食期間月影在地球上的移動。 在地面上空約400千米處的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們雖然沒有機會觀看日全食,但卻有3次機會看到日偏食。美國宇航員費希爾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道,空間站上所有人和照相機都為觀看日食做好了準備。 |
相關閱讀:
- [ 08-09]日本受關注論文排名降至第9 科研人才短缺
- [ 06-12]日本參院或將通過法案 要求國家支持科研捕鯨
- [ 06-02]中國科學家領銜國際科研團隊發現暗能量存在新證據
- [ 05-23]英高校聯盟說“脫歐”可能帶來科研障礙
- [ 04-12]美報告呼吁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科學界需主動行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