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傳播好家風,開展移風易俗……隨著江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深入推進,和諧淳樸,文明節儉新風正吹遍全省鄉村。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 近年來,江西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創建為載體,傳播弘揚好家風,推進移風易俗,“文明之花”在鄉村競相綻放。 走進宜豐縣潭山鎮院前村,干凈整潔的水泥路直通每家門口,房屋修葺一新風格統一,戶戶用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一個村容整潔、生態優美的美麗鄉村展現在眼前,而就在幾年前,村里卻并不是這樣。 村民王藺芬講述了這幾年的巨大變化:“換成了琉璃瓦,房子不漏了,原來污水到處亂流,現在都修了水溝,水也清了,這幾個方面對我來說都享受了。” 環境好了,院前村發展起鄉村旅游和生態觀光農業,吸引了不少游客,富了村民的口袋。依托當地特色,院前村建成文化主題區,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與精神內涵有機結合。現在,宜豐縣建立了36個美麗示范村,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靚麗風景,輻射帶動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提升。 和睦敦范,鄰里互助,婺源縣立足傳統文化資源,把各家的治家格言家風家訓制作成“微家訓”掛在墻上,倡導好家風,帶動好民風。秋口鎮村民胡新林和王順姿夫婦受好家風熏陶,樂于助人。78歲的俞時寶老人沒有子女,無依無靠,王順姿夫婦就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照顧老人。俞時寶非常感謝他們:“兩個人都很好啊,都照顧我的。”王順姿的回應很樸素:“老人沒有子女,看到他好一點,我自己心里就覺得過得去一點。” 好的傳統要繼承發揚,壞的舊俗要摒棄根除。過去,全南縣的部分農村,在婚喪喜慶事宜上,往往大擺宴席,甚至互相攀比講排場。為了讓節儉意識深入人心,今年,全南縣在全縣所有行政村組建紅白理事會,推進移風易俗,提倡簡樸文明新風尚。 城廂鎮黃埠村村民涂福周的兒子馬上要舉辦婚禮,原計劃要擺上20幾桌酒席。村里的理事會找到他,多次耐心勸說。涂福周覺得理事會講得確實有道理,他給記者算了筆賬:“減少了十桌,省下了四五千塊錢,我一個月的收入不過兩千多元,等于省下了兩三個月的工資。” 目前,全南縣95個村(居)全部組建了紅白理事會,從理事章程、操辦制度等方面進行規范,提倡節儉新風尚,覆蓋人群20多萬人。 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傳播好家風,開展移風易俗……隨著江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深入推進,和諧淳樸,文明節儉新風正吹遍全省鄉村。 |
相關閱讀:
- [ 08-22]【治國理政新實踐 內蒙古篇】八大亮點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主旋律
- [ 08-21]金磚國家代表縱論治國理政 有哪些精彩言論?
- [ 08-20]【治國理政新實踐·廣西篇】廣西樂業打造全國首個綜合類"有機農業示范基地"
- [ 08-20]【治國理政新實踐?山西篇】山西向深度貧困宣戰
- [ 08-19]【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紅木更紅、蒲花更白、黃酒更黃、青瓦更青 “四色”建設煥發古鎮新活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