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9月3日電 (國際觀察)天災更是人禍——休斯敦洪災的城市發展反思 新華社記者金旼旼 高攀 颶風“哈維”8月下旬登陸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沿海地區,令位于該州的美國第四大城市休斯敦成為一片澤國。如今颶風雖已過,但水患仍未退。 美國觀察者意識到,這場造成數十人死亡、至少數百億美元財產損失的嚴重城市內澇并非單純天災,更有人禍因素。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和理念正是釀成這一慘禍的深層根源。 水患困擾的繁榮之城 休斯敦建城伊始,洪水夢魘就揮之不去。1836年,一對來自紐約的地產商兄弟在墨西哥灣西北、布法羅河畔買下27平方公里土地,開始建設一座新城,這便是休斯敦的起源。在建市的頭一個世紀里,休斯敦便發生了16場大洪水。為應對洪水,這座城市在20世紀持續修筑了數千公里的排洪管道和兩座巨大水庫,希望“人定勝天”。 但颶風和洪水帶來的災害卻并未停止襲擊這座城市。21世紀以來較為嚴重的水災就有2001年的熱帶風暴“艾利森”、2015年的陣亡將士紀念日洪水和2016年的收稅日洪水。而今年的颶風“哈維”又為休斯敦的水災歷史添加了新的一筆。 不過,水患卻并沒有阻止休斯敦的城市發展。據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在過去9年中,休斯敦所在的哈里斯縣連續8年都是美國人口增長最快的縣。2016年,這個人口已達460萬的縣平均每天仍新增155名居民。 作為美國的能源中心、醫療中心、宇航中心和一座有145種語言被使用的國際化都市,休斯敦自稱是“沒有邊界的城市”,這句口號甚至是這座城市官網的域名。 然而一般人很難想到,人口的不斷增長和水災的不斷發生,正是休斯敦城市發展的一體兩面。 鮮有管制的房地產樂土 人口源源不斷流入,休斯敦魅力何在?相對低廉的房價是一個重要原因。低房價是因為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張,而城市之所以能不斷擴張則是因為規劃和監管寬松。 休斯敦是全美唯一一座沒有城市分區法的城市,這座城市的居民曾5次投票拒絕引入這一法律。沒有分區法意味著休斯敦的建設沒有統一的發展規劃,城市沒有商業、住宅、工業和綠地的基本功能劃分。而分區法難產,是因為土地所有者和開發商均希望最大化地獲取利潤。 同時,休斯敦所在的得克薩斯州是美國對建筑標準、建筑檢查和其他防護措施要求最松的州之一,也是整個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岸各州中,少見的沒有強制性統一建筑條例的州。 沒有統一規劃,也沒有統一標準,休斯敦的城市發展在利益集團的驅動下“野蠻生長”。房地產商甚至鋌而走險在泄洪道開發地產項目。雖然當地政府在2006年出臺法律禁止這一做法,但在開發商的大力游說下,休斯敦市議會在2008年通過法案,有條件同意開發商在泄洪道興建房屋。 休斯敦曾有“河灣之城”的美譽,因為這一地區曾有大量水草豐茂的河沼和濕地,可以在洪水來臨之際宛如海綿一般發揮巨大的吸水作用。但城市的快速擴張改變了這一原生地貌,大量沼澤被排干,草地被改造成道路和停車場。 有媒體在反思洪災時指出,休斯敦的理念是,發展第一,出問題再說。這座由房地產開發商建立的城市,迄今仍為地產開發的巨大利益所支配。 美國賴斯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菲爾·貝迪恩特說,人們早就知道該如何避免水患,但這會導致房地產開發成本上升。 自由放任理念的生態之災 專家們普遍認為,有效的區域規劃有助于提升休斯敦的抗洪能力?!安贿^這在得州行不通?!瘪R里蘭大學知名水利政策專家杰拉德·加洛韋如此感嘆。 執掌哈里斯縣防洪部門長達35年之久的邁克爾·塔爾博特去年退休前還在堅稱,城市發展并沒有增加洪水風險。他批評科學家們要求限制城市擴張、提升城市蓄水能力的建議是“反對發展”。 為治理水患,休斯敦曾于2010年出臺法案征收“排水費”。不過這筆一年僅1億美元的專項收費卻迄今仍未落實,因為數場曠日持久的訴訟令這一增加居民稅負、強化政府角色的收費遲遲無法推進。 規劃可能導致城市發展速度受限,強化監管可能導致房地產成本升高,休斯敦的城市發展指導思想是自由放任的經濟理念。這一理念篤信市場力量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對政府干預永遠心存警惕。 然而,當這樣的經濟理念為商業利益所左右時,則日趨演變成最大化攫取利潤、罔顧發展成本的短視行為。休斯敦在成為美國發展最快城市之一的同時,也成為美國遭遇水災最頻繁的城市。無休無止的內澇成為這座城市為它的發展奇跡所付出的代價。 “沒有邊界的城市”,休斯敦的這番自詡之詞也可以翻譯為“無法無天的城市”。此次“哈維”來襲,讓信奉沒有發展邊界的休斯敦觸碰到了人與自然關系的邊界。雖然一些專家和媒體已經在反思,但要從根本上改變休斯敦的發展理念,恐怕仍非易事。 |
相關閱讀:
- [ 08-31]休斯敦洪災肆虐 避難所不堪重負
- [ 05-27]休斯敦洪災奪3命 美南惡劣天氣威脅3000萬人
- [ 08-31]休斯敦洪災肆虐 市長疏散應急能力受質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