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題:七部門叫停代幣融資 穿透式監管保護投資者權益 新華社記者吳雨、呂光一、何欣榮 4日,央行等七部門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一直處于風口浪尖的首次代幣發行(ICO)被明確為非法融資。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穿透式監管的視角下,ICO的高風險和違法金融行為的本質無處遁形,監管的果斷“亮劍”,維護了廣大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我今年7月中旬投資了一個ICO項目,當時投了五六萬元,現在已經虧損了四五萬元。”北京市民鄒先生對記者說,“其實我也不清楚啥是ICO,看到一些項目號稱知名基金公司都有加盟,收益又很高,就打算跟風掙一筆。” 這個讓一些投資人趨之若鶩的ICO到底是什么?目前,很多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都較為熟悉,就是企業為了發展而向公眾籌集資金,而ICO就是企業為了未來發展向公眾籌集虛擬貨幣。 一些企業開發“虛擬貨幣”成本較高,就忽悠很多像鄒先生這樣的投資者,購買一些比特幣、以太幣,甚至一些個人或組織自行開發的“山寨幣”。 隨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火爆,ICO融資也呈現爆發式增長。日前,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 其中,不乏初期暴漲數百倍、上千倍的“成功項目”:量子鏈第一天“上市”,最高價格66.66元,漲幅達33倍;公信寶漲了90多倍;最夸張的項目甚至一年漲了1500倍……可是,這些“虛擬貨幣”根本不具有貨幣屬性,也不能流通使用,市場容量較小,價格波動風險劇烈。 今年8月,上海監管部門在對一個區塊鏈會議突擊檢查中發現,一家軟件技術公司參考比特幣技術自行研發了一款數字加密貨幣ETP(熵)并進行交易。消息發布后,投資人認為監管有所動作而紛紛拋售,ETP(熵)的報價隨即下滑,當天一度腰斬。 中國社科院支付清算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表示,“虛擬貨幣”的市場容量較小,沒有漲跌幅限制,對監管政策敏感,兌換價格容易被投機分子控制,價格暴漲暴跌引發的投機風險不容忽視。 代幣發行融資項目的“野蠻生長”,帶來了一系列風險,金融詐騙、金融傳銷也混跡其中。一些從事ICO的融資主體沒有任何官方備案,資金安全性非常低。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介紹,一些發行方往往編制虛假項目白皮書,捏造虛擬博彩、交友平臺、開礦挖金、投注游戲等五花八門的項目,其真實性根本無法查證。有些ICO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項目白皮書都沒有,也能一兩天騙取投資者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資金。 “不少ICO項目運作不透明,將項目吹得‘天花亂墜’,盡可能擴大投資者范圍,甚至將如此高風險的投資項目推薦給無風險認知和風險承受能力的人群。”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表示。 為了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七部門4日聯合發布公告稱,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不管ICO包裝得多么高大上,在穿透式監管的視角下,其高風險和違法犯罪行為的本質無處遁形,監管部門果斷叫停的舉措維護了廣大投資人的合法權益。”董希淼表示。 此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和一些地方的互聯網金融協會已經發出相關風險警示。隨后,比特幣中國發布公告稱暫停ICOCOIN(ICO幣)充值與交易業務。 專家提醒,投資者要保持清醒頭腦,遠離ICO騙局。已經參與投資的個人應盡快聯系項目平臺退出,如果遇到阻攔,可盡快聯系有關部門依法嚴肅查處。(參與采寫記者:高少華、桑彤、王凱蕾) |
相關閱讀:
- [ 09-04]千億融資重啟金錢外事 臺灣外事部門斥不實
- [ 08-30]長汀:助農融資活林權 林業發展美生態
- [ 08-28]美國嚴堵委內瑞拉融資 新一輪制裁加劇委經濟困境
- [ 08-28]美國嚴堵委內瑞拉融資 新一輪制裁加劇委經濟困境
- [ 08-27]泉州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達11家 實現縣域全覆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