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河北省遵化市東舊寨鎮的農民在曬核桃。當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白露”,人們搶抓農時,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 穿越“死亡地帶” 只為守護和平——記中國赴黎維和官兵“藍線”維護安全通道 9月6日,在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邊境“藍線”附近執行安全通道維護任務時,中國維和部隊一名掃雷作業手在探測。 黎巴嫩與以色列之間臨時停火線“藍線”附近因埋置有數以十萬計枚地雷,被視作“死亡地帶”。最近一個月,中國第16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的掃雷官兵們直面種種困難和生死威脅,一次次穿越“死亡地帶”,執行安全通道維護任務。 今年23歲的張鳴川是北京市西城區紅山幼兒園唯一一名專職男幼師。從2015年走上工作崗位,張鳴川已經迎來了自己的第三個教師節。三年來,張鳴川已經輔助帶了3屆大班,還負責所有在園班級的體育課,并兼任著幼兒園資料室的工作,忙得不亦樂乎。 男幼師對培養幼兒的獨立習慣和勇敢自信有天然優勢。幼兒園的家長們也對張鳴川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說起現在學前教育階段男幼師稀缺的現象,張鳴川說,上學時他所在的學前教育系200多人,但只有7個男生。他說:“希望不久的將來,男教師能撐起幼教行業的‘半邊天’!” 9月8日,農歷七月十八,杭州下沙七格村,洶涌的錢塘江潮水沖上堤壩,嚇得觀潮游客四散奔逃。有一位躲閃不及的電視臺記者,肩抗的專業攝像機被潮水沖翻后跌落在地。七月十八的錢塘江潮水又稱“鬼王潮”,氣勢、涌高有時甚至賽過八月十八大潮。 在江西上猶縣陡水湖畔的庫區深處,住著一位特別的“船工老師”。37年的光陰,他用自家的小木船接送孩子們上下學。今年9月10日,“船工老師”將要告別講臺。今年60歲的“船工老師”鄒國梁來自上猶縣清湖小學。 9月3日,中國火星村(模擬火星基地)總體方案討論會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召開,會議最終確定了火星村的總體方案,初步估計該項目的總投資將超過4億元。 2013年,一批編制外的特崗鄉村英語教師走進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山區,擔負起鄉村小學的英語教學任務。幾年來,這些年輕的教師每人負責2到3所鄉村小學的英語教學工作。雖然條件艱苦、收入微薄,但他們心甘情愿地承擔起這份責任。他們都說,不能走,如果走了,孩子們又沒英語課上了。 近日,位于洞庭湖區的湖南南縣的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當地農民正趕在稻谷收割前搶收稻田里養殖的青蛙。近年來,南縣大力發展“水稻+”立體生態循環種養,通過農業合作社形式,帶動當地農民在稻田里推行水稻和小龍蝦、青蛙循環種養。據介紹,稻田養蝦育蛙可起到滅蟲、除草、節肥、疏松土壤等作用,改善農業面源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在南縣,“水稻+”種養已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全縣實施“稻蝦共養”的水田總面積達到25萬畝,畝均利潤達到3500元,帶動了近4萬人就業。 2017年春季以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全面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農村幼兒園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幼兒園免費為孩子們提供“兩餐兩點”(即:早餐、午餐,早點、午點)。 9月6日,寧波市奉化區下王渡遺址Ⅰ期考古成果公布,該遺址核心區分布范圍約9500平方米,屬于河姆渡晚期,距今約5800年。 據介紹,下王渡遺址Ⅰ期總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共清理出史前至宋元時期各類遺跡現象170處,出土殘損文物標本千余袋、各類可修復文物320余件以及豐富的動植物遺存。專家表示,下王渡遺址的發現,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學術研究價值。 9月4日,在石家莊市藁城區耿村耿村故事協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88歲的張才才(后右)和他的妻子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75歲的侯果果(后左)在給人們講故事。 耿村隸屬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耿村故事于2006年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涵蓋神話傳說、英烈傳奇以及當代新人新事等內容。據耿村故事協會會長靳春利介紹,村里目前有45名村民被授予“民間故事講述家”稱號,根據耿村故事整理的文學作品超過4000萬字。耿村在歷史上地處交通要道,商賈云集,人們南來北往,各種故事在此沉淀流傳,形成耿村故事這一特有文化現象。 在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坐落在土林溝谷之中的古格王國遺址(8月31日攝)。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境內的札達土林是隨著高原不斷抬升,并在漫長風化、雨水沖刷及水系切割等內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地貌形態,因遠看如林而得名。 9月5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身著節日盛裝的苗族群眾喜笑顏開。 當日,貴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的苗族同胞舉行一年一度的苗族傳統節日“吃新節”,來自周邊村寨的數千苗族同胞身著節日盛裝,歡聚石橋村,以唱苗歌、跳銅鼓舞的形式歡度佳節。 讀者在西安古西樓24小時書店學習(8月31日攝)。今年以來,陜西西安共有3家24小時書店開業,讓讀者可以在書店里駐足停留,滿足人們的求知欲望。 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坎鄉格拉木村,收割機在收割有機稻谷(9月8日攝)。日前,記者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坎鄉看到,當地的千畝有機水稻已經開鐮,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據介紹,眼下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約20萬畝水稻長勢良好,即將進入全面收割季節。 這是9月8日拍攝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九甸峽風光。九甸峽位于甘肅省甘南州境內,隨著甘肅省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引洮工程的水源工程——九甸峽水利樞紐建成,九甸峽出現“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初秋時節,九甸峽水光瀲滟,風景如畫。 9月7日,山東省鄒平縣長山鎮中心衛生院的何冰(左二)在幼兒園給教師指導心肺復蘇急救。從今年年初開始,山東省鄒平縣長山鎮中心衛生院的醫生和護士利用工余時間深入該鎮農村、社區、學校、企業、工地、超市等公共場所進行公益急救培訓,66名醫生和護士組成的13個小分隊就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腹部沖擊法)以及公共衛生進行培訓普及,并贈送配有20多種急救藥物的急救箱,讓群眾學會急救常識,掌握突發情況的應對辦法。 9月6日,武警青海省總隊海南州支隊第四中隊一班的戰士在龍羊峽水電站大壩上巡邏。 龍羊峽水電站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有著“萬里黃河第一壩”的美譽。自1987年首臺發電機組運行以來,龍羊峽水電站為西北電網的調峰、調頻和下游防洪、防凌、灌溉及緩解下游斷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9月4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墨制作技藝傳承人周美洪在車間檢查產品質量。 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是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徽墨工廠,建于1956年,該廠始終堅持以傳統手工技藝制作徽墨,嚴格確保“煉煙、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稱重、定形、晾曬、打蠟、描金、質檢”11道程序不走樣,無水份,讓這一古老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06年,徽墨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月7日,棗莊市光明路小學新入職的教師給學生們表演自編的扇子舞。當日,山東省棗莊市光明路小學23名新教師為迎接自己入職后的第一個教師節,向學生們做了精彩的才藝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