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縣“南方刺葡萄溝”葡萄一串串掛在枝頭,晶瑩剔透 刺葡萄串起了農戶致富“珍珠鏈” 游蒲海景區,看百年老藤,吃珍珠葡萄……9月12日,位于中方縣桐木鎮的“中國南方葡萄溝”的“湘珍珠”刺葡萄熟了! “精準扶貧在三湘”網絡主題活動媒體團來到桐木鎮,雖然是工作日,葡萄溝仍然有很多游客。刺葡萄是中方縣聞名遐邇的特產。至今,全縣刺葡萄專業合作社已發展至12家,其中貧困戶入社人員326人,今年有望全面實現脫貧目標,小小的刺葡萄串起了脫貧致富的“珍珠鏈”。 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扶貧辦和湖南日報社主辦,華聲在線新聞網站、湖南微政務和網信湖南承辦。 野生刺葡萄結出六億產值 刺葡萄是中國原生態特有的野生葡萄品種,在中方縣已經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因生長的枝條上密布皮刺而得名,全縣種植面積達5萬畝,年產量達8萬噸,僅桐木鎮就有近3萬畝,農村人均種植面積1畝以上,被袁隆平院士譽為“中國南方葡萄溝”,被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授予“中國刺葡萄之鄉”美譽,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近年來,為提高刺葡萄品質,中方縣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來推廣刺葡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激發資源優勢孕育強勢產業。以“科技引領、核心示范、全縣推進、輻射帶動”為思路,通過聘請權威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培訓指導,農業部門免費上門贈送有機肥料,氣象部門實時監測預報天氣,黨員干部定期進村入戶走訪,成立發展專業合作社,統一品牌統一品質統一銷售等形式,保證葡萄優質,解決農民的生產、銷售后顧之憂。期間,還以大松坡村為點,以桐木鎮為面,采取“公司合作社 農戶”模式,在全縣形成連片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強力推進刺葡萄產業發展。 同時,大力推廣“豬—沼—果”立體種養模式、葡萄套袋、生物肥料、避雨栽培技術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改造下,野生刺葡萄成功改造成品質優良、汁多味美、營養豐富的“湘珍珠”刺葡萄,產品暢銷湘、桂、黔、鄂、渝五省(市、區)周邊市場,“小”葡萄產生了“大”效應。特別是在連續三年舉辦刺葡萄文化旅游節后,刺葡萄的市場價格就翻了一倍,批發價由原來的1.4元漲到4元一斤,零售價則漲到了7至10元一斤,直接為農民增收6億元,真正成為了當地百姓的致富產業。 小小刺葡萄串起三大產業 “每天都忙不過來,賣文化比賣葡萄更來錢。”一到葡萄成熟里,在大松坡村的高家莊就游人如織,操著各地口音的游客在這里觀葡海、嘗美食、購葡萄,“莊主”高昌禮收獲很大,建起了洋樓,每年6位數的進賬讓他樂得合不攏嘴。 隨著“湘珍珠”鮮果銷售市場規模的逐漸擴大,名氣逐漸提升。近年來,中方縣委、縣政府為切實提高刺葡萄的附加值,扭轉過往單一銷售鮮果的產業格局,深入發掘“湘珍珠”背后的巨大潛力,加大“野紅”葡萄酒和“中國南方葡萄溝”景區開發,以小葡萄為媒介,串起三大產業,推動葡萄產業多元化發展。 結合“高標準刺葡萄基地核心示范園區”“中國南方葡萄溝”AAAA級景區項目建設,中方縣充分縣域交通區位優勢,對葡萄栽培進行“提質改造”,并以桐木、瀘陽、花橋、蒿吉坪四個鄉鎮的11個點為重點,對湘珍珠葡萄7種不同品系開展釀酒葡萄栽培試驗。先后整合投資500萬元建成湘珍珠酒莊,注冊“野紅”葡萄酒商標,并在充分吸取三屆刺葡萄文化旅游節的經驗上,加大旅游葡萄資金投入力度,挖掘以葡萄為主題的特色旅游文化底蘊,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把有限的旅游資源整體包裝、串點成線,規劃設計了紫秋蒲海、蒲海拾趣等10大景點,與周邊的荊坪古村、中方生態城、康龍景區等連成一線,打造出了一條極具吸引力的葡萄溝黃金旅游線。 期間,還同步建設了“葡萄架下的農家樂”等農業休閑旅游項目,打造農家樂鄉村旅游點“升級版”,推出一大批葡萄和葡萄酒特色菜、招牌菜,打造以葡萄為主題的農家小屋,初步形成了集“吃、行、游、購、娛”多功能為一體的休閑旅游區,推動了“中國南方葡萄溝”特色景區的品牌影響力和旅游熱。 目前,全縣認證了8000畝刺葡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000畝綠色食品基地和1000畝的避雨葡萄。建成以大松坡村3000畝高標準刺葡萄基地為核心的示范園區,成功研究出了湘珍珠葡萄酒的生產工藝。今年以來,“中國南方葡萄溝”旅游景區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旅游觀光產值近5000萬元,景區內扶持發展27家標準化“葡萄架下農家樂”。 葡萄扶貧帶動數萬群眾致富 隨著葡萄溝景區建成、農家樂興起、專業大戶增多、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長大”。2013年,桐木鎮最后一個貧困村寶寨村正式從貧困村隊伍出列。 為進一步夯實群眾增收基礎,加快貧困群眾脫貧步伐,中方不斷在精準扶貧和產業發展上想辦法、出實招、求實效,引領群眾走上了“合作社貧困戶”抱團致富的新路子。位于桐木鎮大松坡村的湘珍珠葡萄專業合作社,是全縣唯一一家省級葡萄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152人,其中貧困人口31人。在開展精準扶貧中,合作社堅持把“一戶一策”作為扶貧基礎,積極吸收返鄉民工、退伍軍人、大學生創業者和貧困戶為社員,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貧困戶”模式,為貧困戶“量身定制”葡萄“脫貧計”。同時,還充分發揮農村當地“土專家”、致富帶頭人示范帶動效應,加大養殖、種植等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幫助解決貧困戶各類技術難題,確保科技精準扶貧到戶。 在該合作社的帶動下,大松坡村承建了“中方縣湘珍珠葡萄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建成了全縣首家湘珍珠葡萄酒莊和首個“中國刺葡萄”網站。合作社貧困人口下降至11人。而全縣的刺葡萄專業合作社也已發展至12家,其中貧困戶入社人員326人,有望全面實現脫貧目標。 同時,將“湘珍珠”刺葡萄產業作為推動全縣“扶貧攻堅計劃”的特色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形成了以桐木鎮“中國南方葡萄溝”為中心,輻射涵蓋全縣12個鄉鎮的“一龍頭多基地”的刺葡萄種植格局,并引進了南方葡萄溝酒莊項目作為2017年十大重點產業扶貧項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保底分紅、就業務工等方式,幫助全縣1583戶4750名貧困人口年均增收1000元。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成,已經進入內飾階段,預計9月底可完工,項目建成后,將可直接帶動486戶1740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085元。 搭幫葡萄,中方萬名貧困戶實現了“大手”拉 “小手”,“先富”到“共富”的脫貧過程。(記者 黃煌盧小偉 潘梁平 通訊員 湯惠芳 姜涵憶) |
相關閱讀:
- [ 09-12]童游街道舉辦精準扶貧家政服務培訓
- [ 09-12]【精準扶貧在三湘】洪江市黨建助力貧困戶“e”路奔跑脫貧
- [ 09-12]【精準扶貧在三湘】洪江黔陽冰糖橙“甜”出脫貧好日子
- [ 09-12]【精準扶貧在三湘】洪江市:涉農資金合 扶貧潮正闊
- [ 09-12]三招摘掉“貧困帽”
——順昌縣走出精準扶貧新路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