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個中國跑下來,胡雪茹覺得還是桐廬最好。 好在哪? 三年前,這位桐廬媳婦在莪山畬族鄉龍峰村海拔700米的高山上,承包了1000余畝地,干起了葡萄種植。別小瞧了種葡萄,返鄉創業青年心里可有大目標——投資3000萬元,想做一個無公害、產地可追溯的原生態葡萄酒廠。 前不久,胡雪茹趕著回北京辦事。再回來,只幾天工夫,一張葡萄酒廠的營業執照已經到手了。 她說,在桐廬創業,心里暖暖的。 這多虧了桐廬的三級代辦服務體系——由10余名局長、65名鄉鎮(街道)干部、447名代辦員組成,通過對縣、區域、鄉鎮(街道)、村四級便民服務網點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將辦件量大、群眾最需要的128項審批服務事項下放到鄉鎮,讓群眾辦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 “我們以‘最多跑一次’為契機,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完善便民舉措,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桐廬縣委書記朱華說。 就近跑 22天辦件量超過上半年總和 聽說鎮上就能辦市民卡,分水鎮新龍村剛滿18歲的葉泓邑嘗了嘗鮮。 以往要換乘幾路公交趕去縣城辦,昨天分水鎮上的便民服務中心搬進了一臺嶄新的制卡機,辦市民卡還能“立等可取”。 不用太久,未來桐廬包括分水在內,江南、橫村、富春江這幾個中心鎮服務中心都要設置制卡機,辦理市民卡申領、掛失、補卡、換卡等業務。 便民服務中心改造,可不止是面積擴大——窗口增加了,業務也更多了。 就拿富春江鎮來說,以前拉個戶籍證明要去派出所,交通違法處理要去交警中隊,現在都能在一個便民服務中心里辦結。 本著打造“上級授權最充分、體制運行最順暢、事項下沉最到位、服務體驗最優質”的最優服務網這一目標,目前桐廬縣入駐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的事項,已經從37項增加到127項,其中窗口即辦的有55項,鎮內流轉辦理的18項、上報縣級部門審批的54項。 將原來分散于各科室辦理的事項集中受理、統一代辦,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前臺“一窗式”受理,鄉鎮(街道)科室或縣行政服務中心后臺分類辦理,這樣的模式最顯著的效果,就是提高鄉鎮村兩級便民服務事項直接辦理、辦結比例。 “我們重新開放后僅22天,共服務辦理各類事項1547件,是今年上半年中心總辦件量的1倍還要多。”鎮黨委委員王平軍說。 不用跑 用貼心換民心 雖說是桐廬媳婦,可老公平日里都在北京做項目,兩三個月回來一次,郭雪茹初來乍到畢竟有些人生地不熟。 多虧有個雷啟迪。 她是莪山畬族鄉鄉長,還有個身份——代辦員。 畬天農莊葡萄種植基地這個項目,她從頭跟到尾,“尤其是返鄉創業,我們從土地征用、項目建設、竣工驗收、營業執照,甚至于農產品QS認證、項目推廣宣傳……一路跟辦。” 郭雪茹感慨地說,“雷啟迪辦事速度很快,比我自己跑快多了。” 而代辦員們也是收獲滿滿,他們收獲的更多是群眾的信任。 廖榮美是堯山村村委委員,也是村里的專職代辦員,前些天卻在朋友圈里幫村里阿婆賣了100公斤花生。“最早我可是連她家門都進不了的。” 原來最近村里在拆違建,阿婆家雞棚已經拆了,彩鋼棚說什么也不愿意拆。 廖榮美話題一轉,問起了花生的銷路,這下阿婆說話了,自家吃不完,是否能幫忙賣。事后,老人家很感動,當晚就簽了拆房協議。 升級代辦內容,讓群眾不用跑,桐廬的三級代辦服務體系,用貼心換民心,成效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在縣長方毅看來,桐廬的“最多跑一次”,從群眾最根本利益出發,讓大家“少跑一公里”、“只需跑一處”,方便群眾辦事,拉近干群關系,更有效地推動了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