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9月15日刊發美國外交學會高級研究員塞巴斯蒂安·馬拉比的文章《誰看起來在“再次偉大”?不是美國》稱,從中國到法國,由于政治家們推出的政策正是企業所需,全球經濟正在以2010年危機結束后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這些國家對美國企業所作出的貢獻超過了特朗普。 文章稱,去年,在特朗普當選總統之后,美國的金融市場大幅上揚,顯然是相信了他“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承諾。但十個月之后,金融家們變得聰明了:總統對移民的打擊驚醒了他們;他對夏洛茨維爾事件的分裂性反應使他們充滿恐懼。雖然在過去的那個冬天中人們充滿期待,但到現在卻難覓一項基礎設施計劃的蹤影;見識了笨拙的衛生保健立法之后,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真的期待一場稅務改革的到來了。但就像一個漂浮的奇跡,標普500指數仍比選舉日高出五分之一。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 文章稱,簡單的回答是,外國領導人在使他們的國家再次偉大方面做出了驚人的好成績。從中國到法國,他們的政治家們推出的政策正是企業所需。結果,全球經濟正在以2010年危機結束后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人民幣和歐元對美元匯率出現了大幅升值。美元更具競爭力和出口強勁增長的前景支撐了美國股票的價格。 文章稱,去年中國政府下令煤礦只能最多生產276天;鋼鐵產量也遭到削減,世界各地的生產商從價格的恢復中獲益。與此同時,政府已經通過行政手段阻止了資本外逃,人民幣收復了失地。那些與中國的全球供應鏈有關聯的企業現在可以更自由地呼吸了。 文章稱,也許特朗普應該好好地看看世界,并問一下他自己:誰看起來正在變得偉大,而誰沒有? 【延伸閱讀】【大家談】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新動能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9月14日指出,8月份,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繼續深化,新興動能不斷壯大,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國民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在近日舉行的“1+6”圓桌對話會上,國際專家更是熱議: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新動能。 世界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繼續發展也需要世界。中國經濟規模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已經一躍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每年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的貢獻平均超過30%。不久前發布的中國經濟半年報明確顯示,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GDP同比增長6.9%,高于此前公布的6.5%的增長目標預期,超過了去年全年增速,也超出了大多數觀察家的預期。 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為新動能的培育與壯大提供有利條件。截至7月末,煤炭去產能1.28億噸,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5%。1至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2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04元。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措施得到逐步落實,聚合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一些國際專家認為,未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下,中國新動能的支撐作用將繼續增強。 互聯網發展催生出新的消費業態,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增長點。第四十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提出,2017年上半年商務交易類應用持續高速增長,網絡購物、網上外賣和在線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分別增長10.2%、41.6%和11.5%。今年1至8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63%,新能源汽車增長25.4%。可以看出,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應用快速涌現,已成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中國在穩定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還不斷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倡議等落實,為世界經濟加速復蘇帶來重要機遇。俄羅斯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娜塔莉亞·格里波娃認為:“中國仍是當仁不讓的世界增長引擎。”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創始人、現任名譽所長及高級研究員弗萊德·伯格斯滕也表示,中國是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驅動力,而且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 中國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國家之一,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娜塔莉亞·格里波娃認為,自2013年以來,中國為世界貢獻了“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等促進全球經貿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睿智倡議,將為世界經濟合作的深化帶來更加全面的積極推力。可見當前中國已從先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參與者轉變成為全球經濟潮流的引領者,中國發展的積極態勢也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帶來更多福利。 |
相關閱讀:
- [ 09-15]美媒:中國經濟數據全面向好 消費者信心創20年最高
- [ 09-13][海外看中國]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信心持續增強
- [ 09-02]中國經濟深刻影響國際經濟
- [ 08-27]李克強強調:推進制造業提質升級 支撐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
- [ 08-22]中國經濟在“供給側改革”大旗下步穩蹄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