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塔中沙漠植物園(9月22日攝)。建園10多年來,科研人員先后從國內外引進400多種植物。經過培育,有200余種荒漠植物保存了下來。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南部,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位于盆地邊緣的綠洲長期面臨流沙侵襲,生態(tài)系統(tǒng)脆弱。近日,記者在地處塔里木盆地南緣的且末、于田、策勒等縣看到,經長期治理,當?shù)氐纳指采w率得到提高,風沙危害減輕,綠洲面積得到適度拓展,一些以沙漠為平臺的產業(yè)已經落地。人們在探索與沙漠和諧共處的過程中,走上了“治沙與治貧”相結合的路。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這是9月22日拍攝的由綠植守護的塔里木沙漠公路。2000多萬株各類苗木在沙漠公路兩側組成了總長436公里、寬70多米的林帶,守護著這條交通要道。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這是在新疆于田縣拍攝的一家生物科技企業(yè)的千畝沙漠玫瑰種植基地(9月23日攝)。該企業(yè)通過延長玫瑰產業(yè)鏈提升玫瑰附加值,帶動花農脫貧增收。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這是在新疆且末縣拍攝的河東沙生林果業(yè)種植示范基地一角(9月19日攝)。當?shù)匾陨鷳B(tài)產業(yè)養(yǎng)生態(tài)工程,獲得了較好的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塔中沙漠植物園,唐永珍在篩選馬齒莧種子(9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這是在策勒縣拍攝的一處紅棗種植園。該縣在建設防風治沙屏障的同時大面積種植抗旱、耐風沙的紅棗,為農民拓寬了增收之路(9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在策勒縣托帕艾日克村,買提克熱木·買提斯地克從屋前的林果地走出來。在這位68歲老人的記憶中,這片林果地曾被沙漠掩蓋(9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這是在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拍攝的監(jiān)測土壤水分變化的儀器設備,科技在治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9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這是在新疆和田縣一家新型建材公司生產車間拍攝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其主要原料取材自當?shù)厣衬?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在新疆和田市一家沙漠生物科技企業(yè)的種植基地,艾力正在檢修滴灌管道(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