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光山縣返鄉創業者向滿余(左)在指導員工修改網店信息 政策創新開路,創業穩健前行 ——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農村轉型升級(之三) 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草根經濟”發展現狀令人振奮。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一些返鄉創業高地,政府創新正在發力,政策創新、制度創新與返鄉創業形成良性互動,不斷升級。 集聚多元要素,助力返鄉創業 當下,把各種先進生產要素帶到農村去,和農村各種重要的生產資料、生產資源結合起來,成為各地政府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著力點。 貴州遵義市匯川區委書記姜世甫說,“互聯網 ”背景下,返鄉創業的本領也應提速升級。有“中國農民工政策發源地”和“返鄉創業第一縣”之稱的匯川,擁有各類創新平臺72個,是匯川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重要策源地。今年8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遵義工作中心(遵義高等研究院)成功落戶匯川,將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培養和集聚更多人才。 在江西修水,返鄉創業者愈加看重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理念和科技理念。政府攜手創業者們,利用“品牌市場”等方式,推動了“互聯網農業”、休閑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業態的發展。修水縣委常委、農工部部長梅勇說,有了科技、管理等多元要素注入,返鄉創業得以拉長產業鏈,盤活農業資產。 “農民工返鄉創業和創新的結合,一個重要結合點是科技,這是農村新一輪經濟發展動力所在?!敝醒朦h校研究室巡視員曾業松說,要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進行科技創新,發展適合農業農村生產生活需要的智能化加工制造業、智能化服務業等,發展新技術、新經營模式支撐的綠色有機農業,發展“互聯網 ”基礎上形成的集成融合產業。 針對一些農民工創業層次不高的問題,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趙新力建議,未來應在產業培育、人才培養、技術研發上,做好頂層設計,提供更多更有針對性的支持。 培育創業自組織,營造創業氛圍 專家調研中發現,培育創業自組織,讓一些地方快速形成濃郁的創業氛圍,迅速崛起為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高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研究員崔傳義說,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得好,與創業者組織起來并得到政府支持有很大關系。 在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婁山關村,藤編協會是藤編創業者為解決共同的銷售難題協作成立的;鄉村旅游協會是2006年26戶村民要辦家庭旅館吸引重慶人避暑,向鎮政府申請,爭取給予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而興辦的……這些以農民工返鄉創業為主的組織,都與鎮政府形成了良性互動關系,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實踐表明,政府支持、幫助創業者組織起來,是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有效途徑。分散的創業者及小企業組織起來后,有利于維護發展權益,有利于自我服務和增強市場競爭力。這些探索為相關政策完善提供了依據,為創業發展開辟了道路?!贝迋髁x認為。 曾業松說,下一步,應繼續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進行制度創新。“農民工返鄉創業怎么和本地的農民結合,和城鄉各類企業結合,和各種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結合,建立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機制,形成經營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特別是怎樣以共享經濟為方向,創建新的股份合作制經濟,建立健全體現共享經濟思想、共享經濟機制的新型企業機制?這些仍是有待探索的問題?!?/p> 就此,江西修水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梅勇介紹,在馬坳鎮黃溪村,返鄉創業者打破傳統土地經營模式,按照“確權確股不確地”的方式,發展蠶桑、苗木、果業等綠色高效農業,創辦村級企業8家,實現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該村達到“農業產業化、土地田園化、耕作機械化、住房城鎮化、農民工人化”,實現“家家有資產,戶戶有股份,人人有就業,年年有分紅”。 完善創業服務,政府持續發力 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快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不僅有基層的自發行動,更為中央高度重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余斌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效果正在顯現。 這些措施包括整合落實支持農村創業創新的市場準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創業培訓、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各地發展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創業服務平臺、開放式服務窗口,為返鄉創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返鄉創業,大有可為。同時也有一些返鄉農民工反映,他們創業在融資、用地等政策服務方面尚面臨一些困難,影響其創業創新的積極性和持續性。 缺乏有效抵押擔保,讓農民工返鄉創業貸款難。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阮加認為,政府應繼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擴大試點,繼續探索農地抵押貸款新模式,在所有權、貸款違約處置等方面進行機制設計,建立健全相關配套措施,強化農地抵押貸款政策制度保障,調動農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積極性,切實落實農地抵押貸款政策。 清理不合理的擔保貸款規定,設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專項基金,用于創業補貼、小微貸款風險補償和貼息等,可以緩解農民工返鄉創業貸款難。為此,江西修水專門成立了縣創業擔保公司,還通過“財企惠貸通”“財園信貸通”“財政信貸惠農通”等融資平臺服務返鄉農民工創業融資,僅2016年貸款近6億元。 針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用地難問題,不少資深“三農”專家、基層干部說,政府應將返鄉農民工創業用地納入城鄉發展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充分利用小城鎮和鎮村的存量非農建設用地,滿足返鄉農民工創業用地需求。 專家建議,國家可允許地方通過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整理折抵用地指標,并從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返鄉農民工創業,適當減免集體非農建設用地規費。 優化返鄉農民工創業環境,政府制度創新、政策扶持需要持續發力。崔傳義表示,應重點完善鄉村生產性公共服務體系,為農民工返鄉創業開通“綠色通道”,提供精準高效的政策咨詢、證照辦理等服務。 |
相關閱讀:
- [ 10-10]邵武返鄉青年 黃邵華 “土里刨金”
- [ 10-10]建甌:百名知青返鄉 歡聚一堂
- [ 10-03]連江縣僑聯舉行部份返鄉僑領中秋座談會 福州市僑聯主席藍桂蘭蒞會指導并講話
- [ 10-02]【改革·印記——看中國發展】返鄉筆記里的美麗新農村
- [ 09-30]建陽:建盞產業吸引青年返鄉創業
- [ 09-30]韓國中秋節10天長假第一天:“返鄉潮”正式啟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