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讓中國這艘航船,向著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前進。 過去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人民獲得感顯著提升。 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從“復興號”動車組的生產線,到FAST觀測平臺的科研現場,那些創造大國重器的科學工作者們,以實干迎盛會,用成績增信心。 今天上午,在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為美國波士頓地鐵生產的首批車輛順利下線,這是中國軌道裝備首次進入北美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產業,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奮力搶占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大國和強國。 五年來,按照總書記的囑托,我國軌道列車秉承創新驅動,打造一張永不褪色金名片的目標,攻堅克難,強勢逆轉。“復興號”動車組350公里的時速,讓中國速度驚艷全球。 在貴州平塘,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世界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正在時刻搜尋來自外太空的信號。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天文設施,也是世界上靈敏度最高、動作最精準的觀天利器,能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直抵宇宙的邊緣。 十九大即將召開的消息,也讓科研工作者們對FAST能盡快形成“更強戰斗力”滿懷信心。 觀星九天外,探秘深海中。這五年,我國深潛科技從弱到強,從跟跑到領跑,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深海大洋,“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這兩天正在深潛勘探。建設海洋強國,我國正在向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道路上穩步推進。 十九大臨近,科技報國、科技強國的信念,讓科研工作者們干勁倍增。三天前,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實現穹頂吊裝,這讓我國核電的科研人員備感自豪。作為國內新一代核電技術的示范工程,“華龍一號”的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大家表示,要用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讓“華龍一號”更多地走出國門。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