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 題:公開·透明·創新——從黨的十九大看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 新華社記者侯麗軍 潘潔 劉羊旸 如果要勾勒當今中國共產黨的時代群像,十九大無疑是最好的落筆之處。 首次開設“黨代表通道”、首次開通微信公眾號、按計劃舉辦6場記者招待會和8場集體采訪、34個代表團面向媒體開放……通過這場舉世矚目的盛會,世界看到了一個更加成熟自信的政黨,看到了更加開放進步的中國。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開幕會前,黨代表在“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人民大會堂,從東門直通會場一條不足百米的通道,是黨代會期間首次開設的“黨代表通道”。新華社記者王曄 攝 公開——開啟一扇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 信息全方位公開,是采訪十九大的中外媒體最直接、最深切的感觸。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采訪,對于中國黨代會如此開放的媒體環境讓我出乎意料。”在“黨代表通道”上,美國中文電視記者莎拉·溫特說。 人民大會堂,從東門直通會場一條不足百米的通道,是黨代會期間首次開設的“黨代表通道”。 18日和19日一大早,眾多中外媒體就在這里架起“長槍短炮”。代表與媒體零距離,用鮮活的親身實踐回應關切。 “中央領導人交替是不是有不成文的規定?”“曾有外界認為,以中國的科研水平很難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對于這種質疑您怎么看?”這些在不少人看來十分“敏感”的話題,出現在“黨代表通道”的記者提問中。 接受采訪的黨代表從容不迫、坦率回答,讓中外媒體領略了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坦蕩胸襟。 在這條通道上,莎拉·溫特有機會提問并得到解答,“普通美國民眾對中國的政黨和政治缺乏深入了解,我希望通過新聞報道讓更多人認識真正的中國。” 在重慶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上,日本時事通訊社記者北條稔從頭到尾都在認真聽代表們發言和媒體提問,并用翻譯軟件協助理解。 “今天開放的團組特別多,我們人數有限,只能挑選幾個團組參加,真是非常遺憾。”北條稔說。 從18日下午至19日下午,中央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34個代表團分三個批次向中外媒體開放。記者不僅可以旁聽,還能就關心的問題向代表發問。各代表團還給外國記者充分的提問機會。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慶安說,信息上全方位地公開,體現出我們黨、我們國家越來越自信地面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