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0月26日電(記者 俞儉)以“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為目標的國家863計劃綠色超級稻項目取得豐碩成果,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9000萬畝。 科技部、農業部以及中外專家150人,25日聚首武漢對這一項目進行進一步研討。 面對資源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國科學家提出“綠色超級稻”理念。近十年來,科學工作者系統開展了“綠色超級稻”的培育理論、育種技術體系、綠色性狀基因發掘與種質創新、綠色超級稻新品種培育與應用、高效栽培技術與管理模式等研究的實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和成果。 據介紹,該項目建立了高效準確鑒定評價綠色性狀的平臺,發掘鑒定了大量重要的綠色性狀基因和大批育種創新材料;構建了3000多份水稻基因組測序數據庫;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3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3項。 項目推進中,加強了我國不同生態區的水稻育種協作網與科研單位的合作,培養出一批分子育種技術人才。構建了綠色超級稻關鍵栽培技術,包括機插壯秧培育技術,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技術,精確節水節肥技術及秸稈還田與直播技術等。 近五年,培育出具備多個綠色性狀(抗2-3種主要病蟲害或節水抗旱,優質高產)的水稻新品種65個,育成了具備多個綠色性狀的不育系和恢復系20多個。新品種在廣東、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累計推廣面積達9000萬畝。 |
相關閱讀:
- [ 10-25]中國雜交水稻讓尼泊爾農民嘗到了甜頭
- [ 10-16]“巨型稻”2.2米高 中科院推出高產水稻新種質
- [ 10-16]優糧優價促增收 從“靠產量”轉向“靠質量”
- [ 09-29]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通過驗收 有望帶新“福利”
- [ 09-29]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通過驗收
- [ 09-19]河北秋糧豐收在望
- [ 09-18]種糧大戶的水稻豐收季
- [ 09-15]吉林白城:金秋水稻豐收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