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9日公開批評美國未能認真履行《中導條約》,一旦美國“先發制人”地退出,俄羅斯將“以牙還牙”作出反應。當日,普京在索契出席第十四屆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他表示,日前美國指責俄羅斯欲退出《中導條約》完全不符合事實,俄方一直在認真執行,并沒有退出的打算。普京特別認真地強調:“如果有的國家,比如我們的朋友美國,不喜歡《中導條約》,我們也將立刻作出對等的回應。”一時間,俄美關于《中導條約》的“口水仗”再度打響。 從進攻到防守,俄方表態滿是“套路” 《中導條約》全稱為《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該條約是冷戰時期美蘇第三次緩和的產物。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在北約一些成員國境內部署“潘興一2”中程彈道導彈和攜帶核戰斗部的陸基巡航導彈。蘇聯在腹地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積極促成 《中導條約》談判,盡管華盛頓方面并不感興趣,但受到來自美國社會和北約盟國要求保障歐洲大陸安全的強大壓力,雙方于1982年開始談判,歷時五年,1987年12月正式簽約。該條約要求兩國削減射程為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被譽為“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協議”。 自條約生效日起,雙方就不斷指責對方違約,特別是在烏克蘭危機以后,打嘴仗的頻率越來越高。2014年7月28日,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就曾致信普京,指責俄羅斯違反了《中導條約》,稱“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我們已多次試圖與俄方討論這一問題”。對于美方的責難,俄羅斯前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曾表示:“美俄對 《中導條約》 產生了嚴重分歧,繼續履行該條約的難度非常大。俄方會遵守,但這份協議不可能永遠有效。”普京總統也表示:“陸基巡航導彈對美國而言無關緊要,但是我們所有的鄰國實際上都在研發這個系統,為了‘俄羅斯現代化’的目標,冷戰時期作出的終止使用陸基巡航導彈的決定是有爭議的。”俄羅斯官方當時的表態被普遍解讀為俄羅斯將要退出《中導條約》。 然而時移世易,自從“通俄門”發酵、美國國會發動對俄新一輪制裁以來,俄方關于《中導條約》的口徑變得“保守”而“一致”。據塔斯社上月26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核不擴散和軍備控制機構高官烏里揚諾夫在針對美國指責俄欲退出《中導條約》時表示,美國近年來的所有控訴都沒有證據支撐,除非美方先退,否則俄羅斯將不會退出。這與普京在瓦爾代年會的表態如出一轍。 兩相對比不難發現,和三年前的“進攻”策略一樣,俄羅斯當下的“防守”也非常高明:首先,相較于烏克蘭危機剛發生時,現在的俄美關系更加冷卻,在“反俄”情緒成為華盛頓“政治正確”的背景下,普京判斷俄美關系的惡化將會是長期的過程,因此對美強硬是符合俄羅斯外交傳統和俄式世界觀的主流立場,深得廣大精英和民眾的支持。所以從近期俄美關系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外交戰”,還是“媒體戰”,抑或是這次主動拿 《中導條約》做文章,俄方都遵循同樣的邏輯:以平等的姿態面對美國,在具體議題上不采取“先發制人”的措施,但如果對方首先發難,則“以牙還牙”迅速反應;同時在戰術層面上制造話題,如《中導條約》這樣涉及多方利益和國際道義的問題,哪一方先退出,都將不得人心并引起反彈。 第二,俄方如此“煞費苦心”也恰恰反映了一個事實:在俄美關系一再冷卻的背景下,俄羅斯在歐洲大陸的安全框架中越來越被邊緣化。在這種情況下,俄方始終沒有切斷和美國對話的渠道,而是努力制造機會,并爭取談判的“籌碼”。在《中導條約》問題上,無論是談判本身,還是國際道義,對俄羅斯而言都是“籌碼”。 退還是不退?特朗普政府左右為難 對俄羅斯“以退為進”這一招,特朗普接還是不接? 事實上,在美國國內“退約”也并非空穴來風。美國參議院9月18日通過國防年度政策法案,根據該法案,華盛頓可以放棄履行《中導條約》。另據美國“政治”網站披露,特朗普政府內部正就“退約”問題展開討論,軍方支持修改條約,以便在亞太角力中搶得先機,部分議員甚至建議特朗普正式宣布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讓自己“退約”名正言順。此外,美國國會中的鷹派議員還試圖立法,以便美國政府能夠開發新型中程導彈,或協助盟國研發新導彈。但就目前而言,美國尚未采取任何實質性手段予以回應。 不過根據俄美歐三邊的安全關系歷史來看,有三種可能的走向:第一,走向“緩和”。有部分學者認為,美國的對俄政策已經失敗,反俄路線只會使普京贏得更多支持。在這種情況下,退出《中導條約》并無實質意義,而且歐洲環境當下也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美國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卡蓬特就認為,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與當年的蘇聯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維持 《中導條約》 的現狀對歐洲最為有利。 第二,走向“對抗”。持這種觀點的人目前占據主流,他們認為,面對“俄羅斯的威脅”,歐美必須團結一致,強硬應對,一個衰落的俄羅斯更加具有威脅性。這種觀點認為,接過《中導條約》這顆“燙手山芋”在戰略上似乎更加有利,但對美歐能否“同心同德”卻打了很大的問號,因為《中導條約》歸根到底關系到歐洲的切身安全。 第三,走向“遏制”。這種觀點認為與俄羅斯重歸于好,讓俄回到歐洲的懷抱無疑是不可行的,而強硬對抗也無非在幫普京“做嫁衣”,所以只有重回凱南式的遏制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即保持西方的優勢,并利用好俄羅斯的困境(比如日益惡化的經濟)來做文章,同時維護西方的團結。然而在這種觀點下,《中導條約》 是尚能彰顯俄羅斯大國地位的為數不多的“籌碼”,并非俄方的弱點所在,同時涉及到歐洲安全,美歐也難以達到一致,“退約”并非最佳的選擇。(劉 暢) |
相關閱讀:
- [ 10-31]俄羅斯14歲模特在華猝死 經紀公司公布細節
- [ 10-30]俄羅斯遠東森林現50個著火點 半數火災已被撲滅
- [ 10-30]新聞人物: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
- [ 10-29]14歲俄羅斯女模特上海走秀時死亡 其母不相信腦膜炎診斷
- [ 10-27]俄羅斯與北約:磋商未停擺 互信仍缺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