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記者 陳靜)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2日披露了該機構攜手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歷時數月所做的《老年保健品消費調查報告》。 根據調查報告,近七成老年人一年內購買過保健品,近四成子女認為父母有過非理性消費保健品行為,但老年人的實際消費超出子女的估計。同時,老年人非理性消費保健品的比例與年齡、健康狀況、子女關系相關。 據調查,過去一年,13.8%的老人自述保健品消費超過1萬元,而只有9.8%的子女認為父母消費超過1萬元。父母砸在保健品上的支出,大大超過子女的估計。 上海率先進入老齡化,截至2016年底,上海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過三成。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2日表示,2017年以來,申城老年人關于消費宣稱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器械的正式投訴數量有明顯增長。今年以來,上海市消保委共計受理保健品投訴375件,涉及金額300余萬元人民幣。 上海市消保委方面希望調查報告能夠引起全社會對老年保健品的關注,進而推動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更為嚴格的標準和進行日常監督;同時推動相關企業誠信經營。據知,上海市消保委先后召開數十場座談會,對數百名老年保健品消費狀況進行定性研究;同時對來自多個區40多個居委會的千名老人和千名子女進行定量研究,最終獲得了這份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老人和子女對保健品認知差異較大。九成以上老人表示購買保健品或保健器械的原因是“為了更健康”。 根據調查報告,親子關系與老年人非理性消費保健品關系較大。傾向非理性消費保健品的占比隨著老年人與子女關系不同而變化:自述與子女非常親近的老年人中,此比例為27.8%;自述與子女關系比較或非常疏遠的,此比例均達100%。 調查顯示,上海89.9%的老年人自述居住環境周圍有保健品商店。面對無孔不入的保健品廣告,老年人難以招架。 上海新消費研究中心劉波認為,應建立起組織化的社會支持系統,子女應更主動關心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政府需加大社區建設力度;在立法和執法層面,通過法治手段規范市場,加大處罰力度。上海新消費研究中心是由上海市消保委和上海市社科院共同成立的研究機構。 |
相關閱讀:
- [ 11-03]專家剖析:保健品欺詐營銷毒瘤如何徹底鏟除
- [ 11-03]保健品市場欺詐套路大起底 推廣流程幾如傳銷
- [ 10-31][舉報]永泰有人賣虛假保健品老年人受騙盼整治
- [ 09-26]虛假保健品盯上老年人群 “招數”防不勝防
- [ 07-24]整治食品保健品虛假宣傳要用“重拳”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