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1月6日電(記者 黃艷) 近日,一條關于白鱀豚物種滅絕的網上文章,引起了輿論對白鱀豚的熱議和關注。對此,記者專訪了我國淡水魚類研究專家、長期關注長江生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曹文宣表示,在我國長江流域,不排除還有個體存活,尤其是在長江口寬闊的江域里,是有可能有白鱀豚的。因此,白鱀豚仍然是2007年中外科學家宣布的“功能性滅絕”。 “所謂功能性滅絕,就是數量非常稀少,以致于自然條件下失去了繁殖能力。但并不是表示這個物種在地球上沒有了。”曹文宣說。 白鱀豚是我國特有物種,僅產于長江中下游,是世界上僅存的四種淡水豚中所剩數量最稀少的一種,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6年,中外科學家在長江進行聯合科考,沒有發現白鱀豚的蹤影。2007年科學家宣布白鱀豚功能性滅絕。 曹文宣表示,宣布一個物種滅絕是一個復雜的科學過程。“一般而言,功能性滅絕后50年里自然界沒有再發現存活個體,才能鑒定為滅絕。” 此外,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白鱀豚仍然被列為“極危”(CR)。在“極危”之上,還有野外滅絕(EW)、絕滅(EX)。 近年來,長江中下游時不時傳出白鱀豚身影再現的傳聞。 曹文宣表示,這些傳聞暫時不能證實,但也不能證偽。希望以后官方和民間的考察,盡可能地留下影像資料。“如果發現白鱀豚,盡量拍攝到照片視頻,有這些資料才能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展開保護。” |
相關閱讀:
- [ 05-16]科考隊稱拍到兩頭疑似白鱀豚正鑒定 專家:實為江豚
- [ 10-27]14只日本海豚空降廈門 檢驗檢疫人員通宵為其“體檢”
- [ 06-03]時隔七年“海豚救漁姑”重塑回歸 矗立于觀豚臺南側
- [ 05-07]光澤:黃坊村黑豚養殖項目開始試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