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羅爭光)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劉濤9日介紹,通過與某新聞客戶端合作開展救助尋親,過去16個月成功幫助3000名走失人員回歸家庭。 記者從當日召開的民政部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這項活動于2016年7月啟動,全國1976個救助管理機構免費借助該新聞客戶端發布信息,救助疑似走失、被拐、被騙人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31個省區市共發布尋親信息14820條,借助互聯網數據分析和精準定向推送,尋親成功率達20.2%。 劉濤說,尋親成功的3000名受助人員中,有45.4%為精神障礙人員,33.3%為智力障礙人員,21.3%為離家出走等其他情況人員。從年齡結構看,老年人有993人占33.1%,未成年人有213人占7.1%。從尋親進度看,最快的一例是信息發布3分鐘左右即聯系上了親屬,而找到的走失時間最長的受助人員已經離家57年;成功返家的人當中,年齡最大的94歲,最小的是襁褓中的嬰兒。 劉濤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指導各地加強尋親工作,同時探索運用人臉識別等其他技術手段開展尋親服務,進一步提高尋親效率和救助服務水平。 |
相關閱讀:
- [ 11-09]民政部:春節前后對救助托養機構拉網式排查 及時整改
- [ 11-08]民政部:擬建立社會組織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制度
- [ 10-15]民政部:網絡募捐成為慈善新模式 募捐主體多為80、90后
- [ 09-21]建甌警方聯合民政部門開展養老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檢查
- [ 09-13]民政部解讀《關于規范志愿服務記錄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