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格里額里斯鎮黨支部書記劉峰德(左三)組織烏蘭哈達嘎查的黨員們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本報記者孟和朝魯 攝 “十九大報告中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嘎查的黨員,我們的初心就是為嘎查老百姓服務,我們的使命就是帶領大家致富,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旅游發展之路……” 11月11日下午,在阿拉善盟騰格里經濟開發區騰格里額里斯鎮烏蘭哈達嘎查的一座蒙古包里,不時傳出熱烈的討論聲。騰格里額里斯鎮黨支部書記劉峰德正在和嘎查的黨員們一起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大家全神貫注地聆聽,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要點。 烏蘭哈達嘎查地處騰格里沙漠腹地,與寧夏中衛市相望,境內的4A級旅游景區通湖草原為當地牧民從事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劉峰德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十九大報告中對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出的總體要求。要想讓農牧民生活富裕,首先要為他們找到致富途徑。過去的烏蘭哈達嘎查以牧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老百姓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03年通湖草原得到開發后,我們以‘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在嘎查成立旅游專業合作社,摸索出了一套讓牧民靠旅游業增收的有效方法。” 依托通湖草原旅游區,烏蘭哈達嘎查在2011年底成立了旅游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將牧民作為主體,在嘎查黨支部帶領下,由合作社組織社員統一配合實施景區旅游項目,取得的旅游經濟收入由合作社社員按章程和入股比例分紅。在黨支部帶領下,牧民們在合作社“抱團”吃上了旅游飯。 為了提高接待能力,嘎查給每家每戶接上了自來水,去年嘎查黨支部為了修路還購買了1臺推土機。烏蘭哈達嘎查黨支部書記李雄鷹說:“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扶貧要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合作社的會員從事旅游業都是從零開始,所以要想他們吃好服務業這碗飯,還得不斷提高大家的自身素質。2015年開始,嘎查以觀摩考察、聘請專家、舉辦學習班等形式,對會員進行旅游相關知識的培訓,大大提高了合作社會員的致富能力。”李雄鷹認為,要想讓合作社發展有底氣有動力,幫助會員們樹立自力更生的精神很重要。 “最開始嘎查吃水靠打井,我的牧家樂有2個蒙古包和3個服務人員,主要就是給游客提供家常便飯和住宿。后來,嘎查給我們通電通水,我的牧家樂也多了不少從全國各地來的回頭客。現在我有6個蒙古包,10輛沙灘車,能同時接待100個游客呢!”袁仁年從前是烏蘭哈達嘎查的一個普通牧民,嘎查成立旅游合作社以后,他第一批加入并辦起了牧家樂,現在他的牧家樂規模越做越大。 前不久,袁仁年還在自家門前修好了停車場。“我們在鎮上培訓的時候老師說了,做牧家游必須要滿足顧客需要,提供差異化服務。我這新修的停車場能給自駕游的游客們提供方便,明年我還打算建一個能辦宴會的大蒙古包。來年游客們一來景區,看見我這氣派的蒙古包,寬敞的停車場,肯定都愿意來我的牧家游坐坐!”想著明年的好光景,袁仁年越說越起勁兒,“我看十九大報告里說了,要增強學習本領,營造善于學習、勇于實踐的濃厚氛圍,建設學習大國。我們這些普通群眾也要不斷學習、自我提升,自己本領過硬了,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每年三四月份左右,通湖草原旅游景區便開始營業。藍天白云下,牧民們牽著自家健碩的駱駝和馬匹走在一碧如洗的草原上,等待遠方來的游客;車技嫻熟的牧民師傅開著沙漠沖浪車,載著游客在金黃的沙丘間穿梭,把歡聲笑語灑滿大漠……從2012年到2016年底,嘎查旅游專業合作社參股人數由最初的99戶變為嘎查210戶全部參股,在景區參與和從事旅游經營項目的牧戶由30余戶上升至135戶;分紅收入由66萬元增加到313萬元,嘎查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 趁著嘎查全民學習十九大精神的這段時間,合作社與景區的負責人盤算起了明年的打算。劉峰德說:“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明年我們打算根據景區游客的年齡結構,適當增加一些新項目,為牧民們創造更多增收的機會。景區自己創作的大型實景劇《西域來客》明年也能和游客們見面了,里面的‘一帶一路’元素和‘絲路文化’一定能讓人們大飽眼福。今年景區接待了100萬人次的游客,等附近大交通格局形成,這里的人氣肯定會越來越旺!” |
相關閱讀:
- [ 11-20]【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十九大報告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
- [ 11-20]【十九大代表在基層】結合工作實際共謀發展,共創未來
- [ 11-20]音西街道召開“十九大精神進萬家”大走訪活動部署會
- [ 11-20]太平鎮:組織學習十九大精神,宣傳服務下基層
- [ 11-20]十九大精神進萬家——南平市婦聯主席溫秀美深入基層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