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 報告文學:大地之子黃大年 新華社記者 吳晶 陳聰 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 把愛國之情 報國之志 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 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習近平強調,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黃大年同志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僅58歲。 引子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7年前,迎著飄飛的雪花,他從劍河之畔回到北國春城,只為赴一個與祖國的約定。 7年后,依舊是大雪紛飛,這個像轉子一樣超速運轉的人,在58歲的盛年猝然離世。唯留一段傳奇,震撼世間心靈: 他的回國,能讓某國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后退一百海里; 他的回國,加速推動中國深探事業用5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20年的道路!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移動平臺探測技術研發中心黃大年老師生前的辦公桌(2017年6月15日攝)。黃老師在自己的椅子邊多放了一把椅子,這樣學生或者其他老師來和他談工作時,能坐在一起交流。今年1月8日,國家“千人計劃”入選專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為執著追求的教育科研事業燃盡最后一絲心血后闔然長逝。半年過去,這位戰略科學家的身影已經遠去,而他的事跡卻被越來越多人熟知。近日,記者再次走訪黃大年生前的同事、學生,聽他們講述昔日與黃老師在一起的難忘瞬間。新華社記者沈伯韓 攝 黃大年—— 當人們含著熱淚傳頌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已經永遠閉上了雙眼。 有人說他是大地的兒子,因為他一生與地球物探相連。 有人說他是璀璨的流星,那燃燒的生命之火,仍在大地深處,漫散熾熱。 最后的戰場 2016年12月13日,當冬日的第一縷陽光照進吉林大學第一醫院1265病房,黃大年已經打開電腦開始工作。 9天前,助手于平根據醫生的建議,“逼”著他到吉大一院做了檢查。之后,黃大年又馬上趕到北京開會,回來還沒喘口氣兒,他就拿到了住院通知。 這一夜睡得不太安穩,黃大年從醫生口中得知病情和手術方案,隱隱有些不安。他把弟弟妹妹從外地喊來,一同吃了頓久違的團圓飯,還特別叮囑不要把生病的消息告訴遠在英國的女兒黃瀟。小外孫很快就要出世,不能讓瀟瀟分心。 “黃老師!吃早飯了!”秘書王郁涵拎著飯盒走進了病房。 “小王,來,這件重要的事,要交給你辦。”黃大年從枕頭旁邊拿過一個硬盤,遞到她手里。 “這里面是一些需要妥善保管的資料,收好了。萬一我不在了,要把它交給學校,交給國家。” “黃老師,您身體這么好,醫生說手術很簡單,您別多想,不會有事兒的。”王郁涵說著,眼圈有些泛紅,她趕緊低下頭掩飾著,去擺弄那個飯盒。 很快,來探視的師生打破了凝滯的空氣。大家又像往常一樣,排著隊等黃老師布置任務、答疑解惑—— “孫勇,這是我對一些研究方向的新思考,你回去琢磨一下,等我手術后咱倆再交流。” “焦健,我找了一些文獻資料和軟件程序,你帶回去給學生們看看。” …… 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青年教師焦健看黃老師面有倦色,就張羅著讓大家先回去,讓黃老師好好休息。 病房安靜下來。 11月16日,在廣西南寧市園湖路小學,幾名學生在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教育基地參觀。當日,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教育基地在廣西南寧市園湖路小學揭牌,教育基地主要由陳列室和科技長廊組成,陳列室展示黃大年同志生平簡介、成長歷程、生前用品、科研成果等珍貴資料,其中實物57件,圖片137幅。黃大年1958年生于南寧,曾就讀于南寧市園湖路小學。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手機“叮”的一聲響,黃瀟在他們一家三口的群聊中發來了寶寶的彩超圖像。 黃大年推了推眼鏡,湊近手機,細細看著。這孩子,寬寬的額頭、翹翹的鼻子、大大的耳朵,越看越喜歡。 他回了三個微笑的表情,又另加了三個握手的符號,給心愛的女兒鼓勁兒。 “媽媽最近怎么樣?”黃瀟用英文問他。 “她很好。” “她的車需要安裝雪地胎哦。”父女倆像往常一樣,遠隔萬里,互發著溫馨的笑臉。 整個下午,病房依舊人頭攢動。校領導來了,黃大年提了一些學科建設的規劃設想;學生周文月來了,他又詳細詢問她申請赴英留學的進展;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馬芳武、王獻昌來了,黃大年請他們坐在沙發上,自己拉個小板凳,興奮地聊起新興交叉學科的研究方向…… 每隔兩小時來做例行檢查的護士長谷玥看著來往的人群暗想:這個黃老師笑呵呵的,人緣兒可真好。 傍晚,師生們見黃老師累了,就要離開,想讓他多休息休息,黃大年卻拉住他們說:“你們別走,我想和你們在一起……” 等到護士進來說要做術前腸道準備,黃大年又催著大家都回去:“明天手術完了又見面了。” 望著大家的背影,黃大年的笑容慢慢退去,他癡癡望著窗邊學生們送來的鮮花,有些出神。 “黃老師,您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谷玥走了進來。 “沒事,我就是有點兒急。” “急?您急什么呢?明天就手術了,從上海請了最好的肝膽外科手術大夫來主刀,您的病一定會很快好起來的。” “我知道,我說的不是這個,我手頭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 “您別急,黃老師,您出院以后很快就可以繼續工作了。” 黃大年聞言一笑,再沒說什么。 兩次灌腸持續了半個多小時。一切又安靜下來。 |
相關閱讀:
- [ 11-22]魯迅文學院海峽青年作家高研班在榕開班
- [ 11-20]泉州師院舉行“海絲之憶:菲華文學的晉江經驗”講座
- [ 11-17]共話集郵樂事 福師大文學院第五團支部開展團日活動
- [ 11-16]莫言在香港談新作及“文學中的歷史與現實”
- [ 11-15]以文化自信創造網絡文學精品力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