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焊將”姜濤:永不懈怠修行“工匠精神”
2017-12-01 19:10:51??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陳虹虹 陳暉 |
分享到:
|
央視網消息:一套厚厚的棉質工作服,一雙老式大頭皮鞋,一個幾乎只能露出眼睛的大面罩,以及一把隨時不離手的焊槍,這是姜濤在工作中的“標配”。 “既然選擇了做一名工人,就要做一名好工人。只有不斷突破自我,把工作推向極致,才有可能成為獨具匠心的工匠。” 48歲的姜濤胸懷匠心,用手中的焊槍一次次攻破了國內技術難關,圓滿完成了一項項任務,在絢麗的焊花中描繪著自己的精彩。 共和國三次盛大閱兵,航天發射一箭20星,國家多個重大型號裝備研制……一次次成功都飽含他艱辛的汗水和無悔的付出;國家級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航天技能大獎……一項項榮譽都凝結著“大國工匠”的真正實力。 姜濤在學習專業技術知識 學徒到技能大師 初進工廠時,姜濤的師傅只帶了他不到兩個月,剩下的全憑自己摸索。 為了練習手握焊槍的穩定性,姜濤手綁沙袋進行訓練,并保證每天焊接鋼板達到6個小時。憑著這股勁頭,他進廠7個月就取得了壓力容器焊接合格證,順利轉正。 在刻苦練習焊工技術的同時,姜濤經常認真研讀相關技術理論指導的書籍,成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大師。 2013年,“姜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獲批成立。從學徒到大師,這一程,姜濤一步一個腳印,走了26年。 姜濤(左一)指導徒弟操作激光跟蹤焊設備 技術創新解難題 “任何一種型號產品的成功焊接,都需要經過無數次工藝實驗,只有不斷去進行技術創新,才能推動焊接技術向前進步和發展。”姜濤這樣形容創新的重要性。 2015年9月,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天馬公司承擔了“長征六號”火箭運輸起豎系統和發射臺翻轉起豎機構研制生產任務,由于該項目產品焊接難度大,第一次焊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間緊迫,距離客戶履約的周期只有兩個半月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公司想到了焊接技能大師姜濤! 姜濤臨危受命,帶領焊接技術團隊接下了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面對首次焊接高強度合金鋼、結構復雜、外形龐大、焊接變形控制要求高,焊縫質量要求高,焊接過程容易產生焊接裂紋等一系列難題,姜濤結合多年工作經驗,與技術人員一道大力創新,重新優化技術方案,開展焊接仿真分析預測,經過多次工藝試驗,反復驗證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采取精準控制、精心操作措施,最終產品焊接一次性成功,圓滿完成生產任務,力助“長征六號”成功發射一箭20星! 2017年,姜濤團隊承擔預先研究項目某筒體產品整體焊接,技術要求直線度、橢圓度不大于1mm,變形控制要求高,姜濤帶領團隊進行焊接技術創新,首次全部采用圓筒攪拌摩擦焊技術對產品縱焊縫和環焊縫進行焊接,團隊成員設計了筒體縱縫工裝和環縫專用焊接工裝、內撐體工裝及翻轉機構,圓滿完成了生產任務,促進該項目產品取得階段性成功,為項目后續研制積累了工藝方法和經驗。 姜濤工作照 為導彈“縫制”無縫天衣 “老姜焊接的東西,可以通過百分百的X光探傷。”想要焊接一樣東西不難,但焊縫處要在X光的照射下找不到任何氣孔或裂痕卻并非易事。一次,在對某型號車輛的吊臂進行焊接時,客戶要求產品除了外表平滑、內部結構均勻之外,焊口處必須通過X光探傷,保證百分百無缺陷。姜濤通過準確地控制焊接變形,使焊接質量合格率達100%,得到了客戶高度好評。 在某型號發射箱焊接任務中,3米長的箱體,從一端到另一端誤差要求不大于1毫米,加上發射箱口徑只有200毫米,人鉆不進去,操作極其困難。加之該鋁合金材質極易變形,溫度超過300度容易出現“塌陷”缺陷,很難控制。面對嚴苛的要求和眾多困難,姜濤通過自制內撐工裝和抱箍工裝,保證箱體內外部的變形量,并在焊接時精準控制熱輸入,有效控制變形量,從而圓滿地完成了該項任務。 姜濤(中)指導徒弟操作使用攪拌摩擦焊焊設備 無私奉獻“傳幫帶”授技藝 焊接時的火花是絢麗而短暫的,但姜濤卻將這份短暫無限延長。姜濤把自己在手工焊、氬弧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大型結構件焊接變形及控制等方面掌握的技能和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 姜濤先后帶出好幾批徒弟,在他的指導下,徒弟們大多都已挑大梁,成為高級技師、技師。2012年,在貴州省首屆“畢節力帆杯”裝備制造業技能大賽上,姜濤的徒弟包攬焊工專業前三名。同時,徒弟中不乏“全國技術能手”、“貴州省勞模”、“貴州省技術能手”、“航天技術能手”等榮譽的獲得者。 他總結出一套實用的鋁合金焊前清理及焊接工藝參數,已被編成《鋁合金焊接工藝規范》,作為航天十院內部教材推廣。2015年,姜濤大師工作室承辦了一期專項焊接技能培訓,為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各院的6名高級技師進行焊接理論和實操培訓,并多次受邀為地方相關企業作焊接技能培訓,徒弟遍布貴州。2016年以來,姜濤工作室開辦了每周一次的微講堂,帶頭講授焊接技術和工藝。2017年7月,姜濤工作室承辦了十院焊接工藝研究中心暨焊接技術交流會,來自北京工業大學、沈陽工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有關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的知名專家參會,姜濤大師在會上作了題為《氣體保護焊的應用》焊接技術交流,并現場分享了焊接操作技藝。 姜濤(前排中)工作室成員合影 永不懈怠修行“工匠精神” “我父母都是航天人,在他們那個年代,如果誰的產品不合格,他們會覺得這是一種恥辱。”從小的耳濡目染,讓姜濤對航天事業有了更多敬畏之心。 在姜濤看來,不管任何工作,都應該有一份執著,在工作中追求一種極致的精細,把心沉下來,像苦行僧一樣的去修行,自然會成為最優秀的“工匠”。 因為這份執著,姜濤一路攻堅克難,用手中的焊槍不斷超越著別人和自己。他先后獲得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3年獲批成立“姜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一件事,做到極致便是大師。姜濤用行動對這句話的內涵做了生動、深刻的詮釋。(來源:中國國防郵電工會) |
相關閱讀:
- [ 12-01]追逐夢想 世界同行——記中國夢走向世界的五年
- [ 12-01]“共筑中國夢 我們正青春”——莆田學院基礎教育學院2017迎新晚會暨第四屆十佳歌手總決賽
- [ 11-30][領航新征程]以“中國夢”為指引,新時代的發展步伐將更加堅定有力
- [ 11-30]圖解:關于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這十句話直抵人心
- [ 11-30]【中國夢·踐行者】廣東“天使”非洲救死扶傷獲評“最美援外醫生”
- [ 11-30]南方時論:實現中國夢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