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專業技術制造神秘感模糊處理打擦邊球逃避審查 醫藥“神廣告”靠哪些伎倆迷惑人心 近日,莎普愛思滴眼液廣告成為輿論焦點。有媒體質疑莎普愛思沒有明顯藥效,卻過度宣傳治療白內障的功能,并由此實現巨額盈利。 那么,醫藥廣告如何保障其科學性真實性?虛假醫藥信息對消費者帶來哪些危害?《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 本報實習生 李文娟 “我這個人特別相信廣告,我一直認為,廣告經過監管部門和宣傳平臺層層把關應該不會有假。但我母親最近幾年一直在用一種眼藥水,效果卻不像廣告里說的那樣,這讓我對廣告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在北京工作的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的李先生對記者說。 受廣告影響選購藥品 2011年,當時已近8旬的老母親對李先生說,自己的眼睛有些模糊,看不清人,有時候還會重影。李先生隨即帶母親去縣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白內障,醫生建議做手術。 “我也看過母親的眼睛,眼球上覆著一層薄薄的白衣。”李先生告訴記者,母親不愿意手術治療,擔心把眼睛弄瞎了。他自己也擔心老人歲數大了,怕經不起折騰。 據李先生介紹,當年決定不做手術后,醫生開了治療白內障的眼藥水。那種眼藥水在使用時需要將一個藥片融進去,雖然使用很麻煩,但也堅持用了三年。 直到2014年,李先生在電視上看到一則眼藥水的廣告。 “買這個眼藥水,的確是因為看了廣告。”李先生說,“當時在廣告上看到一幫老年人,有說有笑地,邊走邊討論一種滴眼液,說這種滴眼液對治療白內障很有療效。廣告語也特別響亮順口,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母親。” 看完廣告的李先生決定去藥店買一瓶,當時的價格是一瓶四十多元。 李先生回憶說,他當時覺得這眼藥水有點貴,而且不進醫保,但覺得要是真能治療白內障,倒也值了。那時候心里還有另一種想法,貴的藥肯定好,有效果。原來醫生給開的藥才幾元錢一瓶,能管用嗎?買回家后,他當即就給母親滴上。一開始,母親說眼藥水滴到眼睛里有點刺痛,他覺得應該是藥物在起作用。心里還暗念眼藥水不錯,療效看得見。那時,他也的確對這藥抱有很大期望,希望真能像廣告上說的那樣。 用過一段時間后,李先生的母親告訴他,剛開始滴的時候有點刺痛,之后再滴就沒什么感覺了,好像也有點效果。于是,李先生繼續為母親購買這種眼藥水,而且一直用到現在。 李先生對記者說,“一直使用到今天,我母親的視力沒有什么改善”。 |
相關閱讀:
- [ 12-08]“神藥”熱銷靠吹牛 虛假醫藥廣告頑疾怎么治?
- [ 12-07]倉山:讓文明成為城市新風尚
- [ 12-06]美國一公交公司因發布歧視中國人廣告被傳喚
- [ 11-29]谷歌再陷輿論風波
- [ 11-02]俄議員:建議俄羅斯公司不要在推特上刊登廣告
- [ 10-31]福州觀風亭社區多了位義務“洋管家” 專門清理小廣告
- [ 10-31]校園貸整頓進行時 仍有小廣告“盯”上校園共享單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