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賽跑 被搶救的古村落該如何“活”下去? 但很多致力于古村落文化研究的專家、志愿者的擔憂不僅局限于此。 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面臨后繼乏力現象,專攻村落文化的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吳燦舉例說,在云南考察組考察的14個傳統村落中,列入申報資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在十幾個。 可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大多村落除了保留較好的民族傳統節俗外,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村落中已經很難找到。 不僅如此,古村中的古橋退變為垃圾場、游客大量涌入沿街兩側的食物殘渣腐爛發臭……不少傳統村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面臨環境破壞與污染的威脅。 據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傳統村落消失局面得到遏制,已進入復蘇期,在今年啟動的第五批傳統村落調查中,預計總數將超過5000個村落將被基本納入。 搶救傳統村莊“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也在敦促各方最快的速度為傳統村落建立檔案、盤清和搶救傳統村落的家底……可這些似乎“治標不治本”。 吳燦坦言,一定要出臺一部針對中國傳統村落進行保護的法律法規,鼓勵傳統村落訂立村落保護的鄉規民約。“同時,還要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納入新型城鎮化總體規劃。” “建立‘保護責任追究制’,將傳統村落保護納入政績考核體系,要把文化保護作為加快城鎮化的主要任務之一。”吳燦還發現,當前中國對于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開展,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模式,但是在相關參與主體中,原住居民話語權容易被忽視。 因此,他建議,在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或利用進行規劃設計時,政府也可適當下放管理權,讓原住居民有機會參與到對傳統村落的保護中去。 目前,中國各地也正在加速拯救正在消失的傳統村落。 (記者 王晶) |
相關閱讀:
- [ 11-03]復興古村落古莊寨,永泰在行動
- [ 10-18]永泰縣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結碩果
- [ 09-18]【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評論:古村落保護需要歷史遺存與當代生活共融
- [ 08-02]龍文區制定梧橋古村落規劃方案:保護古厝文化 守住一抹鄉愁
- [ 07-27]百年僑校與清代古民居見證歲月滄桑 尋覓聯華古村落文化
- [ 06-27]【治國理政新實踐 浙江篇】千年嶼北,再造一座“古村”
- [ 05-25]云南大理減貧重環保 古村擺脫消失厄運煥生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