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12日發(fā)表了題為《塑料魚:用藝術向海洋塑料污染開戰(zhàn)》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當奧地利化學家沃爾夫岡·特勒納克搬到西班牙西北部的時候,他被自家附近海灘上的大量廢棄塑料和海洋垃圾嚇壞了。這些塑料瓶子、袋子、漁網、浮標、繩子、舊靴子、甚至玩具散落在數英里長的海岸線上,讓他意識到使用塑料對環(huán)境的的嚴峻后果。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他與同為化學家的瑪格麗塔·西米德維拉成立了一個團體,通過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方式制造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作品,向公眾進行宣傳,并激發(fā)公眾,尤其是年輕人采取行動應對污染、過度捕撈和海洋開發(fā)。 他們題為“海·塑”的展覽在斑斕的色彩中透著肅穆。所有的藝術品都以海洋為主題,所用的材料都是被沖上大西洋加利西亞海灘的各種人類廢棄物。塑料瓶、袋子、漁網、繩子、鞋子和玩具都被賦予了新的使命,以拼貼畫和懸掛飾物等藝術形式呈現出來。五光十色的展品只有一個主題:海洋環(huán)境和海洋生物正遭受著廢棄物引起的塑料攝入、纏繞和毒性升高等問題的殘酷折磨,而這本是可以避免的。 這一展覽屬于“生態(tài)藝術”實驗新浪潮的一部分,旨在喚起人們對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和循環(huán)利用等問題的關注。 他們的展覽于歐盟委員會今年10月在馬耳他舉辦的“我們的海洋”國際會議期間開幕。在開幕式上,我們抓住機會采訪了幾位藝術家。 這些塑料來自何方? 一大部分塑料來自漁業(yè)活動:漁網、魚籠、繩索等一切漁民們會用到的東西,甚至還包括鞋子。另外一大部分來自水產養(yǎng)殖,這是加利西亞的一項重要產業(yè),主要養(yǎng)殖對象是貽貝和牡蠣。第三個重要來源是生活垃圾和城市垃圾,凡是你能在超市買到的東西在海灘上都能找到。 調查塑料污染是一回事,用塑料制做藝術品又是另一回事,你們是如何想到這種方式的? 科學和藝術非常相似,其步驟都是一樣的:調查、揣摩、試驗。總之它們有很多共同點。我們意在通過這些藝術品對抗塑料污染問題,所以我們在作品旁邊都放了卡片,解釋該作品所揭示的塑料污染問題,并提出對策。 調查發(fā)現是否讓你感到震驚? 通過調查,我獲悉魚類會誤食塑料,并死于無處不在的漁網纏繞。塑料材料的毒性改變了魚類性別,并導致其他奇怪的現象。這真的令人震驚,因為在我們開始這項工作時,可以獲得的科學信息微乎其微。 你希望藝術可以實現哪些與科學不同的結果? 我們認為藝術是向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傳遞信息的媒介。我們并沒有像通常那樣使用刺激震撼的圖片,而是用了一種可以說是更富詩意的方式。但其背后的主題是非常嚴肅的。 你說有很多垃圾都來自漁業(yè)和水產養(yǎng)殖的生產活動。對此人們能做些什么? 漁民和水產養(yǎng)殖業(yè)者應該更加注意他們所用的材料。不僅要更換材料,還要更注意使用方法。一些材料是無意丟失,而非有意拋棄在海里的。 可以具體談談這一點嗎? 一些材料可能是水產養(yǎng)殖場遭受風暴侵襲時丟失的,所以并非故意為之。人們應該注意不要在海灘上亂扔垃圾。每到夏天,我都看到很多人把垃圾留在海灘上。并非大家衛(wèi)生習慣不好,但每個人都留下一點垃圾的話,也會越積越多。一些垃圾是被吹到海里的。加利西亞是一個多風的地方,所以即便你扔到垃圾箱里也可能會被風吹走,最后落進大海里。 一些國家已經禁止使用塑料袋,你認為這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嗎? 是的,這是一個開始。西班牙已經在針對每個塑料袋的使用收取幾分錢的費用,以此逐步禁止使用塑料袋。我可以看到人們正逐漸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但總的用量仍然很大。塑料瓶也是一樣的。因為自來水有時并不衛(wèi)生,而且?guī)в新任叮院芏嗳速徺I瓶裝水,這個數量非常大。為了反映這一問題,我們用塑料瓶做了一個魚類掛飾。 傳遞的信息很清楚:是時候采取行動了,我們真的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 |
相關閱讀:
- [ 01-21]報告:2050年海洋塑料垃圾將超過魚類重量
- [ 11-17]“科學”號首次獲取近海到西太平洋微塑料樣品
- [ 09-08]水也危險?全球多地自來水面臨塑料微粒污染
- [ 09-06]全球83%飲用水遭污染!科學家:水中含有塑料纖維
- [ 09-05]污染擴散 日本各地水域四成魚體內檢出“微塑料”
- [ 07-21]地球邁向“塑料星球”:67年產逾91億噸塑料垃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