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大多憂心忡忡 對一些學習類App涉黃現象,最擔心的就是家長了。 張英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她的孩子今年上初一,因為閑暇時間有限,而且也不會輔導現在的功課,所以張英將一些學習類App作為輔導孩子學習的工具。 “網絡涉黃內容再泛濫再勁爆,也要分人群。在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習類App里出現涉黃內容,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張英說,這些涉黃內容的來源不一定是使用學習類App的學生,有可能是App的運營人員的某種商業行為。 “這些App的用戶主要是中小學生,他們正處在成長期、青春期,好奇心比較強,價值觀還不成熟,極易被網絡中的這些不良信息侵染。”張英說,“對學習類App的監管不能手軟,哪怕有一點點涉黃都應該嚴厲打擊,因為這是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問題。” 除了張英,還有不少家長對孩子使用學習類App表示擔憂。 “出現這種涉黃的內容,難免會讓家長擔心孩子會受到不良影響。”在北京一家銀行工作的李慧玲告訴記者,“孩子的作業一般都是由我們輔導,用這些軟件的情況比較少。目前不會讓孩子停止使用,但之后會多加警惕。” 李慧玲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她對孩子管得比較嚴。對于一些學習類App存在涉黃內容的現象,希望軟件開發商和相關部門能夠從源頭上予以治理。 在采訪過程中,有家長向記者表示,App教育培訓平臺目前還存在監管空窗,急需明確各方職能分工,整治不良信息傳播渠道,為青少年打造良好的網絡學習空間。 除此之外,有的家長還由此想到了網絡時代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問題。 “現在網絡上各種各樣的信息太多,青少年也能通過很多渠道接觸網絡。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學校應該盡早做好對孩子的性啟蒙教育,告訴他們性不等于黃,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文明的,讓他們從這種教育中樹立道德觀念,而不是通過其他途徑獲得一些不良信息。”北京市民張建華說。 競爭對手互相抹黑 一些學習類App中的涉黃內容究竟從何而來?為了進一步了解涉黃內容的源頭,記者采訪了一款學習類App的運營人員。 胡勇是一款教育學習類App的運營人員。他認為,學習類App一時間被大家熱議,其背后涉及較大的資本利益,出現涉黃內容不排除是一些商家惡性競爭行為所致。 “學習類App目前處于快速擴張期,大家都想著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放在營銷上的注意力遠遠大于內容生產。學習類App提供的服務大同小異,在營銷中就會出現惡性競爭,在對方App發布不健康的內容相互抹黑是常有的事兒。”胡勇說。 胡勇告訴記者,同質化、低水平惡性競爭是教育培訓業的普遍問題。 “出現涉黃內容的確說明我們目前在風險控制方面做得還不夠,關鍵詞屏蔽、系統IP過濾等都需要進一步規范。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有問題暴露應該立即找辦法解決,不能掉以輕心。”胡勇說。(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制圖高岳 記者 杜曉) |
相關閱讀:
- [ 11-13]學習App涉黃抄襲問題多 “小黃文”被貼優秀作文標簽
- [ 07-14]網絡直播底線失守:有人直播跳樓喂奶 有的內容涉黃
- [ 06-22]語文教材現涉黃鏈接 33名嫌犯被警方刑拘
- [ 04-22]網上售賣涉黃涉暴信息:VR行業如何擺脫涉黃涉暴?
- [ 04-16]個別較有影響力客戶端推送涉黃直播 變馬甲躲監管
- [ 04-13]臺灣史上最大國際音樂節被曝“涉黃” 網友痛批丟臉
- [ 08-30]26家網絡游戲經營單位因涉黃等被列入查處名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