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層次雙向開放構筑發展新格局
2017-12-16 12:23:53?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12月10日上午11時許,隨著巨大的橋吊穩穩地抓起第一個集裝箱,全世界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試生產。碼頭開港后,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將突破每年4000萬標準箱。 港口吞吐能力的逐年攀升,不僅是技術應用帶來效率提升的結果,也反映出我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的穩定預期,反映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不懈努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放發展新理念、新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的對外開放內涵更加豐富,對外開放路徑更加清晰,對外開放空間更加廣闊。中國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我國邁入“全面開放”新時代。 抓重點 “一帶一路”統領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一帶一路’倡議恰如中國的茶,來自中國,惠及世界”,今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全體會議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以茶為喻來表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獨特理解。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期間,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份,又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 今年5月份,中國成功主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會各方達成了270多項具體的成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邁上新臺階、進入新階段,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正能量。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是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僅是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是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舞臺,還是中國延伸開放戰略,實現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教授表示,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一方面可以和有關國家和地區加強合作溝通,拓展對外開放工作;另一方面,廣大中西部地區也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從開放相對薄弱的末梢變成前沿地區,有利于縮小地區差距,全方位提升開放的水平。“‘一帶一路’建設在未來開放的版圖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桑百川說。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達7859億美元,同比增長15%。截至目前,中國企業在沿線24個國家推進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入區企業達到3412家,上繳東道國稅費累計22.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0.9萬余個就業崗位。“一帶一路”建設中經貿合作的成效愈加明顯。 在“一帶一路”推進的進程中,中方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產能合作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國際產能合作更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途徑和重大舉措。近年來,中方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統領,同沿線國家一道推動產能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多邊、雙邊開放包容的合作格局逐漸形成,重大項目批量落地,支撐體系不斷完善,投資環境逐步改善。 謀統籌 讓“引進來”與“走出去”共同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引進來”的步伐也沒有放松。 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和熱烈響應。“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對優質、特色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旺盛”,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在11月初公開表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將于明年11月份舉辦的以進口為專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既符合中國自身發展需要,也符合世界共同發展需要”。 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行,著眼于讓更多的國家來分享中國發展的市場機遇和紅利。對于那些來華投資的企業來說,更看重的則是更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過去的5年,我國外商產業投資限制措施和各類審批事項大幅減少,企業成本降幅顯著,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改善。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174家,同比增長15.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7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 “外商投資企業對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對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也就是明確了我國境內注冊的內資與外資企業享受同等待遇。 同等待遇的形成,對內外資企業未來的發展也提出了具體要求。 對于外資企業來說,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擴大開放力度,減少市場準入限制,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準入后國民待遇。加快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投訴機制,著力解決外商投資企業關注的知識產權等各類問題,“讓外資企業有更多的安全感”。 對于內資企業來說,則需要形成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統一開放的現代市場體系。全面推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模式,對各類企業采取一致性管理措施,尤其是讓民營企業在規則和市場準入方面與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從而形成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公正參與競爭的營商環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提法,首先表明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毫不動搖的姿態。其次是順應世界吸收外資,營商環境競爭的大潮流,要順勢而為,打造一個更加公平、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邢厚媛表示,外資和內資需要融合發展,走出去要造福當地生根開花,同樣,也希望外資來到中國不要把自己當外人,“外資在中國投資發展,也要對中國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社會就業、社會環境建設作出貢獻”。 多元化 模式創新拓寬開放新空間 “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中國會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迎接全球化和貿易投資的自由化”,日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回應有關自由貿易港區建設問題時表示,商務部正會同上海市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自由貿易港的有關建設方案,“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穩步推進相關工作”。 國際上的自由貿易港普遍是設在一國或者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等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是免征關稅的,它是目前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就是要通過更高、更深、更新層次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升級探索,建成體制機制完善、服務功能齊全、創新動能活躍、國際合作深化、貿易投資便利、市場高度開放、貨物運輸便捷的自由貿易港。”顧學明表示,目前,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與創新。因此,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選擇條件具備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或港口,賦予其更多的改革自主權,必將成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引擎。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亟需進一步拓展。這就需要更多的模式創新,通過多途徑開放,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多元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管理、服務、平臺不斷創新,制造業和服務業開放的廣度與深度進一步拓寬,不斷拓展開放的新空間。 這種新變化已經在悄然發生。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95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56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9%。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705.2億元人民幣,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95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可以看出,高端制造業、服務業正成為我國引資的重點領域。這也更加有利于形成服務業與制造業并重,實體經濟和全球治理并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一宏偉目標的確立,意味著我國的開放道路將更加開闊具體、開放環境將更加自由便利、開發發展將更加平衡充分。這要求我們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要通過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為全面開放新格局提供支持和保障。開放發展也應體現其平衡性和充分性,促進開放成果在國內區域之間平衡發展,切實將發展目標轉移到質量和效益上來。 |
相關閱讀:
- [ 12-15]從全面開放看中國經濟新格局
- [ 12-12]院士專家為“數字福州”建設建言獻策
- [ 12-07]開放創新的中國為世界經濟添動力
- [ 11-23]15個部委合力 首批4家國家創新平臺確立——聚焦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 [ 11-10]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 [ 11-07]文物局:鼓勵所有文物建筑采取不同形式對公眾開放
- [ 10-23]澳門特區政府總部舉行開放日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