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吉林長春天寒地凍,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裝配車間里卻熱氣騰騰,70多輛動車組同時進行組裝、調試。 中車長客是長春經濟活力迸發的一扇窗口。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營商環境,讓一度加速下滑的長春經濟實現回暖: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1至10月,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9.9%,均超過全國平均增速,位居東北4個副省級城市之首。 轉型升級,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11月21日,長光公司“吉林一號”視頻04、05、06星發射入軌。這是“吉林一號”第三次衛星發射,在軌運行的“吉星”增至8顆。 “今年衛星遙感數字產品和服務合同額有望超3億元。”長光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公司正在建設的航天信息產業園,長春將形成以衛星研發、生產、應用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部署要求,長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中生有”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中生新”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興產業規模化。今年前10個月,長春市以先進裝備制造、生物及醫藥健康等六大產業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3%,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8.5%;今年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項目1311個、10億元以上項目313個,這些投資主要流向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 支柱產業高端化。12月1日下午,吉林通用機械有限公司車間內,兩個機器人輕舒“手臂”,一根“法棍”面包樣的鋁條瞬間被沖壓成半個“甜甜圈”。“我們的自動化機器人是世界上同類型設備中最先進的。”公司董事長李吉寶自豪地說。 不只是吉林通用機械,長春發力推動汽車、軌道客車、農產品加工三大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一汽EA211發動機等一批重大項目推動汽車產業向高端化發展,中車長客成為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的一張亮麗名片。 長春產業結構日趨多元,“一汽打噴嚏,長春就感冒”逐漸成為歷史。一汽集團產值占長春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已由2007年的58%降至2016年的42.6%。 |
相關閱讀:
- [ 12-15]專家點評2017年兩岸關系:“臺獨”威脅仍在 促統動能趨強
- [ 12-15]【中國經濟的歷史跨越】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 [ 12-15]俄總統普京說俄經濟在明顯改善
- [ 12-15]官方解讀11月經濟成績單:中國經濟韌性增強
- [ 12-15]2018年中國經濟前景怎樣?官方回應四大經濟熱點
- [ 12-14]一圖看懂11月經濟數據:韌性強 亮點多 態勢好
- [ 12-14]尊重網絡主權,發揚伙伴精神,共享數字紅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