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記者 洛佳瑩)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即將到來的2018年,也是改革開放的40周年。在昨日舉行的環球時報2018年會上,與會專家學者熱議,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經濟。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在年會上指出,從改革開放到2016年,中國經濟保持著年均9.6%的增長速度,對比改革開放之前,速度驚人。可以說,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經濟。而這帶來的啟示也不言而喻,就是繼續推動改革開放。 周天勇說:“94年時,中國經濟總量在全球的占比只有1%左右,2000年時的占比上升到3.5%,但到2016年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占比已經達到了14%以上。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增長,我覺得都是改革實現的。”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認為,從對外貿易的角度來看,改革開放帶來的最大啟示是中國“主動融入世界”。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貿易占全球比重約為14%。林桂軍總結,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四個方面的努力。 林桂軍說:“一是允許多種形式的經濟體存在,只依靠國企是不行的,要有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二是在經濟全球化上,我們每一步都能緊抓機遇;三是主動融入世界經濟,‘入世’后,改革效率效果進步特別突出;四是來自外界的壓力、與外界的互動也使我們取得好的改革效果。” 中國經驗影響世界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一個重要啟示。從企業角度來說,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成為世界企業的榜樣;英仕曼集團中國區主席李亦非從一名企業家的角度出發,指出企業家精神是過去40年改革開放最大的助推者,因此要強調中國企業家精神在改革開放中的作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則指出,中國經濟學家也在這種中國經驗的輸出上,做出了不少嘗試。 曹和平表示:“對于經濟學家而言,過去我們認為只要到西方去,把他們的東西學回來,用到我國經濟領域的管理中去,一直追逐它的腳步就可以了。但是,現在我國的經濟學界中,至少有10%左右的經濟學家在琢磨怎么用中國的理論、中國的文化之根、中國的管理模式向世界上傳遞一點中國的聲音和中國的經濟學思想。” 眼下,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著下行的壓力,人口老齡化、經濟發展不均衡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也比較突出。對此,改革開放帶來的“中國經驗”和“啟示”尤為重要。對于崛起的中國來說,改革永遠在路上。 |
相關閱讀:
- [ 12-17]數字改變中國——從數字經濟看中國經濟新高地
- [ 12-15]專家點評2017年兩岸關系:“臺獨”威脅仍在 促統動能趨強
- [ 12-15]【中國經濟的歷史跨越】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 [ 12-15]俄總統普京說俄經濟在明顯改善
- [ 12-15]官方解讀11月經濟成績單:中國經濟韌性增強
- [ 12-15]2018年中國經濟前景怎樣?官方回應四大經濟熱點
- [ 12-14]一圖看懂11月經濟數據:韌性強 亮點多 態勢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