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削減治理赤字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
2017-12-20 17:21:0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面臨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多,其背后是全球治理在三個方面出現嚴重赤字。一是民主赤字。盡管本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崛起,與發達國家的力量對比發生明顯變化,但全球治理體系并沒有充分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全球治理權分配的不平衡,阻礙了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二是制度赤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發生深刻變化,全球治理體系和規則面臨重大調整。但由于既得利益國家和國家集團的阻撓,這些調整進行得十分緩慢,全球治理體系和規則不適應全球經濟發展要求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三是責任赤字。一些發達國家享受了全球治理的主要權利,但在承擔責任方面極力推脫,大大降低了經濟全球化的包容性。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國努力承擔大國責任,積極參與完善全球治理,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增長和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一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等,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治理變革注入中國動力、提供中國方案。二是促進二十國集團轉型發展,推動二十國集團為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作出更大努力。三是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調整,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民主化改革。四是繼續加強南南合作,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免除有關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 中國的努力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帶來和煦春風、注入強勁動力。當前,全球治理體系進入加速變革的關鍵期,經濟全球化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各國應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提高經濟全球化的包容性。習近平同志指出:“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一個重要原因是發展的包容性不足。”要樹立更加開放包容的理念,更加注重普惠平衡,更加注重公正共贏,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都能享受發展紅利,讓經濟全球化造福各個國家、各類人群。 深入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把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振貿易和投資活力,這是實現經濟全球化再平衡的必然之舉。應推動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取得積極成果,推進多哈發展回合剩余議題談判,完善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努力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有效方案。各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應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為合作及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加強海關合作,拓寬貿易領域,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繼續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加強旅游合作,加強科技合作,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推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加強金融監管合作;加大交通、能源、跨境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共同發展。 (作者為國務院參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理事長)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20日 07 版) |
相關閱讀:
- [ 08-07]集中撤稿事件出現 科學研究容不得“誠信赤字”
- [ 01-25]財政部回應“赤字超標6000億”:赤字與預算持平
- [ 03-08]【全國兩會地方談】赤字率提高0.6%彰顯政府擔當
- [ 07-21]全面二孩等“加壓”北京生育保險基金 去年赤字1.68億元
- [ 03-06]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3%赤字率非強刺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