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財經觀察:優勢互補下中國投資拉美現“巴西熱潮” 新華社記者趙暉 趙焱 黨琦 2017年,中國企業在拉美地區掀起并購小高潮:巴西最大私營電力生產商CPFL公司、巴西第二大集裝箱碼頭運營商TCP公司、巴西第九大水電站圣西芒水電站等均被中企收至麾下。 分析人士指出,“并購旋風”適逢中拉經貿合作深化之時,體現優勢互補、潛力深厚,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未來前景樂觀,機遇巨大。 中巴勁吹并購之風 12月5日,巴西最大私營電力生產商CPFL公司發布公告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通過要約收購,將所持有的CPFL公司份額從54.64%增至94.75%,距離全資控股僅一步之遙。據悉,涉及總金額或可高達百億美元。 近年來,隨著中拉經貿合作的深化,中國企業逐漸加大了在該地區的并購規模。據聯合國拉加經委會統計,2016年拉美20大跨境并購案中,有3個來自中國企業,涉及金額31.5億美元,且全部集中在巴西。 另據全球金融數據提供商迪羅基公司的統計,今年1月至10月,中企在巴西并購金額達到108.4億美元,并購項目數量從去年同期的6個增加至17個,主要涉及電力、基建、農業等領域。 除中國國家電網的并購案外,涉及金額較大的還有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購得巴西第九大水電站圣西芒水電站30年特許經營權;招商局港口收購巴西第二大集裝箱碼頭運營商TCP公司90%股份;中國種業企業隆平高科和中信農業基金收購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在巴西的玉米種子業務等。 聯合國拉加經委會執行秘書阿莉西亞·巴爾塞納對中國加大投資的做法表示肯定。“中國企業過去在拉美以購買商品為主,最近幾年加大了對實體領域的投資力度,優化了中拉經貿合作結構。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變化。”她說。 拉美提供并購時機 在中企的全球布局中,拉美地區的重要性和吸引力正在不斷提升。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經濟室副主任、研究員岳云霞說,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機令部分原有投資者撤出了拉美非核心資產,另一方面,最近幾年拉美經濟持續低迷、資產價格出現回落,這些都為中國企業并購提供了契機。 以巴西為例,2015年和2016年該國經濟分別出現3.8%和3.6%的下滑,這是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首次出現連續兩年經濟負增長。與此同時,此起彼伏的貪腐丑聞也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海外投資者的積極性。 為重振經濟,巴西總統特梅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啟動了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私有化計劃,涵蓋機場、醫療、電力等諸多領域。這為中國企業開展并購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今年以來巴西經濟的復蘇也增大了并購項目的吸引力。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國對拉美大型并購項目不斷涌現,投資領域已從傳統的能源礦產、基礎設施領域開始向金融、農業、制造業、信息產業、服務業、航空運輸等諸多領域擴展。岳云霞指出,自1994年以來,并購成為全球直接投資的主導方式,中企在拉美的并購與國際趨勢發展相符。 中拉投資變化中向前 拉美石油礦產資源豐富,一度是企業開展資源導向型投資的重要市場。最近幾年,在中方倡導的“1+3+6”務實合作新框架內,中企在拉美的投資動機和領域都發生了積極變化。 “中國在拉美實體領域的投資動機正由資源導向型,轉向市場導向型、降低成本導向型和分散投資風險導向型等復合型目標,投資領域也隨之發生了相應變化。這種變化會促進中拉經貿合作的多元化,也有益于雙方擴大互利共贏空間。”岳云霞說。 在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雷納爾多·佛朗哥看來,中企在拉美并購項目的增多,表明了中國在該地區開展長線投資、與當地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意愿。 岳云霞也認為,未來中企在拉并購的前景和機遇較為樂觀。她指出,中拉投資領域合作應迎合全球價值鏈調整以及雙方發展訴求,在食品加工業、物流倉儲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重點推進。 2018年,巴西等國將舉行大選,對于“拉美大選年”不確定性對中企投資可能帶來的影響,岳云霞認為不必過于擔憂,因為政府更迭產生的風險是相對有限且可控的。 但她提醒說,中國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應當選擇合適的商業合作伙伴和具有國際經驗的法務、財務和咨詢團隊,從談判到并購協議制定等各個環節,充分考慮如何規避政府更迭可能帶來的風險。 |
相關閱讀:
- [ 02-28]韓國與阿聯酋簽署多項諒解備忘錄 尋求優勢互補
- [ 07-04]中俄兩國貿易穩步擴大 專家稱兩國貿易互補性強 提升空間大
- [ 11-01]中歐經合新格局三大嬗變 多方互補信心越來越足
- [ 07-15]韓官員提議成立東北亞開發銀行 與亞投行互補
- [ 04-03]外國專家稱美中經濟高度互補 能因合作受益更多
- [ 01-05]中印兩國經濟互補大于競爭 雙邊關系仍存挑戰
- [ 10-11]外媒:中德合作互補互信 默契發揮國際引領作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