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看點七個“最”!2017“打虎”戰報來了
2017-12-24 12:18:38??來源:正義網微信公號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靖 |
分享到:
|
12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官方網站發布了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原委員、重慶市委原書記孫政才被立案偵查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孫政才是十八大以來第6名涉貪腐的副國級及以上“大老虎”,其從落馬到進入司法程序立案偵查,歷時140天,僅次于周永康(129天)。 2017年是全面從嚴治黨和懲治腐敗的關鍵一年,反腐敗斗爭取得赫赫戰果。記者梳理“最高檢權威發布”發現,2017年(截至12月22日)共公布職務犯罪大要案信息316條,涉及廳局級以上官員共282人。 回顧2017年以來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無論在規模、密集程度,還是深入性和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現出高強態勢。我們有必要曬出一份2017年中國反腐“成績單”,細數過往。 檢察機關公訴18只“老虎” 40名省部級高官獲刑 2017年以來,中央查辦貪腐案件持續發力。據公開報道顯示,截至12月22日,落馬省部級以上高官39名,其中包括副國級官員1名,正部級高官9名,“軍老虎”3名,中央紀委委員5名。檢察機關立案偵查127名廳局級以上官員,其中省部級以上官員23人;對86名廳局級以上官員依法提起公訴,其中省部級以上官員18人。有40名省部級及以上高官獲刑,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趙黎平二審維持死刑判決。 縱觀2017年的反腐成績單,創造出5個“之最”。 7月共有7只“老虎”落馬,成為5年來單月落馬高官最多記錄。 40名省部級及以上高官獲刑,創十八大以來之最。 從開庭到宣判,遼寧省委原書記王珉案僅用14天,為今年時間最短;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司獻民受賄案共用了151天,為今年時間最長。 僅在5月31日一天,就同時宣判了8名原省部級官員,成為同日高官獲刑數量最多,這在“審虎”史上尚屬首次。 從高官的獲刑情況來看,有不少細節值得關注,同樣出現2個“之最”。 涉案金額方面,7人受賄過億元,王保安受賄金額最多為1.53億余元。 刑期方面,鄭玉焯獲刑時間最短,僅為三年零六個月有期徒刑。 此外,有25人獲10年-20年有期徒刑,9人獲無期徒刑,1人(天津市政協原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長武長順)獲死緩,1人(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趙黎平)獲死刑。 另外,今年開庭受審的原省部級官員共29人,到目前為止只有2案尚未宣判,分別是張越受賄案、李嘉受賄案。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原副省長任潤厚案,任潤厚因病已去世近3年,7月25日該案一審宣判,裁定沒收犯罪嫌疑人任潤厚違法所得。廣東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書記李嘉,成為十九大后首個走向“審判席”的“老虎”。 貪官的大力查處,司法懲腐的明顯提速,釋放出一種信號,就是中央反腐敗的堅定的決心和不變的立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認為,十八大后的司法體制改革,更好地發揮了法官、檢察官作用,不僅提高了司法工作的效率,還提高了辦案質量。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在回答下一步反腐動作時告訴記者,未來要拓展反腐敗領域。“十九大提出要行賄受賄一起打,因為從現在腐敗發生的情況來看,重點打擊的是官員受賄,但很多企業家行賄也是現在腐敗滋生蔓延的一個重要的源頭。如果能卡住這個源頭的話,也是有利于凈化我們政府的政治生態。”他說。 百名紅通人員過半歸案 國際追逃追贓絕沒有“中場休息” 12月6日,隨著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國稅局原工作人員李文革的歸案,“百名紅通人員”已到案51人,我國追逃追贓的成績單再次被刷新。 這是今年第14名歸案的“百名紅通”人員,也是黨的十九大后一個多月內的第3名。據統計,51名歸案“百名紅通人員”中,從美國追回12人,加拿大12人,澳大利亞3人,新西蘭2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反腐敗追逃追贓提升到國家政治和外交層面,納入反腐敗工作總體部署。 截至2017年10月,我國已從90多個國家與地區追回外逃人員3587人,追回贓款95.41億元人民幣。這標志著我國追逃追贓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為國際反腐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與此同時,我國積極拓展反腐敗國際合作“朋友圈”,11月13日,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首次在反腐敗領域發表了聯合聲明,開啟攜手治理腐敗的新征程。今年以來,我國積極搭建國際反腐敗多層次合作平臺,中美兩國元首的兩次會晤,均就加強反腐敗和追逃追贓達成重要共識。 作為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成員的檢察機關,與各成員單位緊密協作、鍥而不舍,追逃追贓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在第二十二屆國際檢察官聯合會上,國際代表點贊中國反腐,認為我國的檢察工作為他國開展反腐敗提供了參考和范例。 今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習近平再次強調:“不管腐敗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緝拿歸案、繩之以法。” 對于下一步如何開展國際追逃追贓,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秘書長彭新林指出:“要努力構建以追逃追贓為基礎的反腐敗國際合作新秩序,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加強中國的話語權,比如說主動設置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合作議題,搭建國際交流合作的平臺,因為這也是遏制腐敗蔓延的重要一環,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一步,海外追逃行動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要真正把懲治腐敗的天羅地網撒向全球,達到讓已經潛逃的無處藏身、讓企圖外逃的丟掉幻想的雙重目的。” “機動式”巡視首次出現 巡視制度更趨完善 2017年2月22日,經中央批準,十八屆中央第十二輪巡視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9所中管高校黨委開展專項巡視。同時,對內蒙古、吉林、云南、陜西等4個省區開展“回頭看”,對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等4個單位試點開展“機動式”巡視。 此輪巡視最大的亮點是首次開展了“機動式”巡視,機動式巡視是十八大以來巡視制度的一項重要創新,被稱為“游動哨”、“突擊隊”,其問題導向更加鮮明。十九大后“首虎”、中宣部原副部長魯煒的落馬,便是機動式巡視作用的彰顯。 就在今年8月,第十二輪巡視整改情況全部公布,十八屆中央巡視圓滿收官。12輪中央巡視對277個地方、單位黨組織進行“政治體檢”,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屆任期內中央巡視全覆蓋。在中央巡視的帶動下,各省區市黨委也完成8362個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面巡視任務。 另外,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于7月14日正式發布,明確了政治巡視的定位和要求。 新時期,黨的十九大對巡視工作作出新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政治巡視,堅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不動搖,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同時,十九大報告明確了“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在一屆任期內,對所管理的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實現巡視全覆蓋”被寫入新修訂的黨章。 任建明認為,十九大閉幕后,新巡視的展開將會大力糾正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這項工作是短板也是難點。在談及未來如何更好開展巡視工作時,他稱:“黨章規定巡視實現全覆蓋,要馬不停蹄地展開。而巡視資源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地擴大巡視的規模,讓巡視有限的資源更多地產出巡視監督的效果,還有潛力可挖。可以根據各個巡視對象的風險水平,決定以后巡視的比例;或者采取機動巡視,會讓巡視的效率大大提高;或者根據對某種標準,不是僅僅派一個巡視組,而是派幾個巡視組,這樣被巡視的對象沒有時間準備應對監督,巡視會更有威懾力。” 制度反腐體系逐步構建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全國推開 在打擊腐敗持續發力的同時,制度反腐的體系也在逐步構建。 黨的十九大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要求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同時,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權限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 此外,縱覽2017年反腐,還有不少制度值得回顧。 4月,中辦國辦印發《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查核結果處理辦法》。這次修訂出臺的《規定》,報告事項內容更加突出與領導干部權力行為關聯緊密的家事、家產情況。而《辦法》明確了認定漏報、瞞報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則、具體情形和處理依據,規定了領導干部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受到組織處理和紀律處分的影響期,為更加有效地強化查核結果運用提供了遵循。 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關于修改〈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的決定》,巡視工作條例再度“升級”。《條例》修改總結吸納巡視工作實踐創新成果,對中央和國家機關巡視工作、市縣巡察工作、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等作出明確規定,為依紀依規開展巡視、推動巡視工作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該條例于2017年12月1日施行。《條例》明確了把嚴格控制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的舉措制度化,建立長效機制,推動監督檢查常態化,防止公共資金用于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把寶貴的資金更多用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辦法》和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管理辦法“劍指”辦公用房管理六大突出問題,在著力構建公務用車管理新制度的同時,要求黨政機關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并強化監督問責違規違紀行為。 反腐制度體系的日趨完善,更適應新時期反腐要求。莊德水認為,十九大提到國家監察立法,體現了法治反腐的基本精神,要求用法治的方式、法治的思維來防治腐敗。而國家監察法可以確認監察委員會及其監察權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合法性,所以推動監察立法非常重要。“制度建設方面,十八大以來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與紀律管理方面的制度,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及《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其實都是為了強化我們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所以下一階段,在紀律方面會抓紀律的教育和紀律的執行,而紀律的執行就是要充分運用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抓早抓小,同時以零容忍態度,對一切觸犯法律紅線的行為追究紀律責任,越往后執紀越嚴。”莊德水說。 新起點上再出發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12月15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元旦春節期間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將于近期對各地各單位查處的典型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這是近年來緊盯重要時間節點,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不斷鞏固和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 從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的消息看,2017年以來截至10月31日,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37824起,處理人數53195,給予黨政黨紀處分人數37289。從查處問題類型看,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8950起、違規收送禮品禮金7162起、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7098起,位居前三。八項規定實施5年間,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得到有效遏制,違紀增量逐步減少。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以上率下,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而十九大閉幕后不久,習近平就專門對糾正“四風”問題再出重拳,這是在新起點上的再部署、再出發。不言而喻,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從十九大報告看,要解決違反八項規定的典型問題和‘四風’問題背后根源性問題,就是要解決特權問題。”莊德水表示,“雖然制度上確實已經對領導干部的作風進行了約束,但僅曝光問題還不夠,還得要關注他們的特權思想,要讓他們真正從心底接受八項規定,并且從習慣到自覺。下一階段要推進作風建設,還得改革干部的待遇制度,還有相關的配套制度。” 嚴懲“微腐敗”助力精準扶貧 未來三年將“加碼” 侵吞群眾拆遷補償款,套取民政救濟款,侵占扶貧資金……12月7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12月月報,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52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進行點名道姓集中通報曝光,持續發揮教育、警示和震懾作用。記者梳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監督曝光專區發現,2017年1月至8月,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529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通報稱,“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力度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記者梳理今年以來的扶貧典型案件發現,土地征收流轉、惠農補貼、扶貧救濟等資金比較密集的領域是“微腐敗”的重災區,而吃拿卡要、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四風”問題也是時有發生。十八屆中央紀委向黨的十九大的工作報告顯示,五年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7.8萬人。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在市縣黨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力度。由此來看,十九大后基層腐敗將得到進一步打擊。10月29日公布的十八屆中央紀委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指出,要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與此同時,近日,中央紀委辦公廳印發通知,決定從2018年到2020年持續3年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可以預計,在未來三年,扶貧領域的反腐敗將作為一項特殊的重點反腐任務來抓。 莊德水告訴記者:“下一步,中央在保持高壓反腐震懾作用的基礎之上,或實現從治標向治本的推進。”他認為,“打虎”可能會減少,對“蒼蠅式腐敗”會下猛藥施重典,將反腐的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是希望通過反腐敗打通政府與老百姓溝通的最后一公里,讓老百姓真正能感受到反腐敗給他們所帶來的紅利。 |
相關閱讀:
- [ 12-22]今年38個“大老虎”一審宣判 司法反腐呈多個“第一次”
- [ 12-16]巴西反腐 秘魯總統要遭殃?反對黨準備彈劾
- [ 12-13]2017年反腐"成績單":審判超過30名省部級干部
- [ 12-13]近20名中管干部被立案審查、“百名紅通”人員過半歸案……聚焦2017年中國反腐“成績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