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古村鎮大會上,有一組數字讓人看完觸目驚心:近15年來,中國傳統村落銳減近92萬個,并正以每天1.6個的速度持續遞減。古村落的迅速消亡不僅讓那些各具地方特色的歷史人文逐步消失,同時也讓這些年頻頻見諸報端的“鄉愁”二字慢慢飄逝。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保護古村落顯然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刻。(中國經濟網) 能稱為古村落,大都歷史悠久,古典古香,再或是因名人典故而聞名。毫無疑問,古村落自身就是一個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故事,寄托著鄉愁悠悠,見證著歷史變遷,甚至可以稱為活化石。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受到時光和風雨雪霜的侵蝕,許多古村落岌岌可危,甚至成為人們永久的記憶。上述數據就是例證。由此可見保護古村落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否則,一旦消失用金山銀海也買不到。實踐證明,保護古村落,既要靠立法保護,更要靠社會合力,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要用發展的元素延續古村落的生命,并讓其煥發出勃勃生機。 注入發展元素,給古村落輸血強體生機促其生機勃發。大多數古村落,存在著生存危機,急需救護。但是,救護古村落是一道綜合性社會考題,需要全社會齊心合力來應答,而且答好這道考題困難很多,實屬不易。既需要立法保護,形成保護紅線;更需要社會各界扶持,給古村落輸血強體,促其煥發生機。例如在政策、資金、人力等方面予以傾斜,制定和出臺統一保護和修繕方案,組織專業技術隊伍進行建設修繕等等。總之不能讓村組甚至農戶單打獨斗,方能形成眾人添柴火焰高良性機制,方能讓古村落煥發出勃勃生機。 注入發展元素,讓古村落內強素質,強身健體。歷史的發展實踐證明,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方能起作用。否則,就可能形成外熱內冷的“夾生飯”,效果不顯。因而,各級政府要在加強引導扶持的同時,采取切實可行措施讓古村落農民做到內強素質,強身健體。努力做到因勢利導彰顯古村落文化內涵魅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壯大村級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以充分調動和激發村組和廣大農民參與保護古村落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變要他保護為我要保護,人人盡心盡力,個個爭做奉獻,方能讓古村落行穩致遠。 注入發展元素,使古村落重現青春,長生不老。如今,人人講養生,個個想不老。古村落都已進入暮年,唯有讓古村落重現青春,才能促其長生不老,彰顯魅力。要用發展的眼光和思維挖掘和傳承古文化,對頻危的古村落進行保護性修繕。同時要做好發展與保護大文章,明確發展并非都是大拆大建,面貌一新。要在發展與保護上下力氣,做文章,使其相互融合,互為促進,既彰顯古典之美,又具備現代化特色,讓古村落成為加快發展的助推器。 無數事實證明,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只要盡心盡力,必將能讓千萬個古村落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增光添彩。 |
相關閱讀:
- [ 12-21]傳統古村落舊貌換新顏 留住最美鄉愁
- [ 12-11]瀕臨消失的中國古村落:10年間減少了90多萬個
- [ 11-03]復興古村落古莊寨,永泰在行動
- [ 10-18]永泰縣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結碩果
- [ 09-24]【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探尋貴州古村落《醉美非遺》
- [ 09-18]【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評論:古村落保護需要歷史遺存與當代生活共融
- [ 08-02]龍文區制定梧橋古村落規劃方案:保護古厝文化 守住一抹鄉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