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懲處環境違法犯罪守護“青山綠水” 5個月收集逾1.2萬檢察公益線索 本報記者 李豪 本報見習記者 董凡超 12月26日,甘肅省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中鋁蘭州分公司危廢物污染環境問題的調查處置情況。通報稱,已對中鋁蘭州分公司和負責處置固體廢棄物的第三方公司實施高限罰款,并對相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目前,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進一步查清是否存在違法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從河道警長制到環境資源案件立案監督,從公益訴訟到環資案件集中審理,2017年以來,全國政法機關集中力量突出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守護“青山綠水”,取得明顯成效。 全面開展公益訴訟 12月20日,山西省檢察機關提起的首例破壞生態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靜樂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該案中,一輛裝載20余噸粗苯的危化品運輸車輛因駕駛人操作不慎側翻發生泄漏,約5噸粗苯流入汾河支流大崖河中,對事發地土壤、地表水以及沉積物生態環境造成損害。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成為人們日益關切的話題。2015年7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環境資源類案件始終是檢察工作的重點。 據統計,兩年間,試點地區檢察機關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6527件,督促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12.9萬公頃;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面積180余平方公里;督促1700余家違法企業進行整改。 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建立。 全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以來,截至11月底,全國檢察機關共收集公益案件線索12103件,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8151件,占67.35%;共提出檢察建議和發布公告6206件,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3978件,占64.10%;提起公益訴訟97件,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82件,占84.54%。 某銅礦公司違法將鉈鋅等嚴重超標的廢水排入嘉陵江,污染嘉陵江廣元段水域,造成四川廣元城區供水中斷36小時。檢察機關啟動公益訴訟程序,近日,廣元市利州區人民檢察院與違法企業達成民事和解協議,違法企業除履行自身擔負的整改修復環境義務外,還賠償嘉陵江廣元段因污染受到的損失和費用8000萬元。 本著“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各地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新模式,著力構建重點打擊、修復補償、源頭治理并重的新格局,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
相關閱讀:
- [ 12-04]中消協:共享單車理應退押金 專家建議公益訴訟
- [ 11-17]檢察機關調查“共享單車亂象” 約談七家企業
- [ 09-26]20名被告產銷病死豬 廣東省消委會起訴索賠千萬
- [ 09-14]最高法規范“民告官”案件受理:依法制止惡意訴訟
- [ 08-29]騰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訴訟結案 8企業承擔5.69億修復金
- [ 08-21]福州試點珠寶公益訴訟 費用由省寶玉石協會支付
- [ 08-10]閩珠寶首飾業試點公益訴訟 全國首創免費討公道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