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永續發展新高度 攻堅克難凝成一股勁 站在湖北武漢市武昌區余家頭江灘,放眼望去,從江水至河堤,一片空曠。幾臺機器正在緊張施工,推土復綠。 “這份空曠,來之不易。”武昌區環保局局長孫凱感慨。曾經的景象,簡直不堪回首:一個連著一個的砂堆,橫七豎八的躉船,遍布的違章建筑,圈起來的菜地……環境臟亂不堪,灘地生態破壞嚴重,一度成為環保部門的心結。 更讓余家頭水廠廠長劉勇提心吊膽的是,離岸1000米的江心,就是水廠的3根取水管道。用他的話來說,在這一級水源保護區內,100多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簡直就在“走鋼絲”。 這樣的非法碼頭,在長江岸線并非個例。改變的轉折點,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2016年3月起,11個省市重拳出擊,開展非法碼頭、非法采砂等專項整治行動。據統計,截至目前,長江沿線共取締959座像余家頭這樣的非法碼頭。 這些碼頭存在多年,“一個碼頭一個砂場背后,都是真金白銀的利益。”孫凱搖搖頭,動人家的奶酪何其難,各種歷史原因錯綜復雜,每一個都是硬骨頭。 在余家頭碼頭,區域內船廠、港口和砂場等,涉及中央在漢、省屬、市屬等15家主體單位,“僅憑一個區政府,怎么搬得動?” 難歸難。武漢只打了57天硬仗,便全部奪回沿江岸線。 如此硬骨頭,為何今天能啃下來? “過去是‘雷聲大、雨點小’,零零碎碎敲敲打打,這次行動不同以往,挾雷霆之勢,動真格,求實效。”武漢市發改委副主任劉新華說,關鍵在于從中央到地方,凝成了那股必須攻克的勁兒。 就在去年10月,安徽巢湖將帶來藍藻之害的網箱養魚一網打盡。“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巢湖管理局副局長唐勇說,“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湖清水,拆除網箱阻力再大也要上。” 沿線整治非法碼頭,沿岸化工企業遷移或關停,全面停伐天然林,修復黑臭水體,濕地生態修復……一系列雷霆行動攻堅克難,正讓母親河重新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敢啃硬骨頭,既針對一個個看得見、癥狀突出的難題,更要做好看不見、深層次的文章——長江沿線加速構建“不能污、不敢污”的最嚴制度體系,誓將美麗還予長江。 貴州25個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市)建立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湖南對全省79個限制開發區域縣取消了人均GDP考核,合肥將生態文明建設考評納入干部政績考核體系…… 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要用“快思維”、做加法;科學利用水資源、優化產業布局、統籌港口岸線資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資項目,則要用“慢思維”,有時要做減法——長江經濟帶轉型之路,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形成齊抓共管新格局 實際行動推進一盤棋 2016年以來,文會中感覺自己的工作節奏明顯加快,工作強度明顯加大。3年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獲批,湖南省發改委專門設立洞庭湖處,文會中擔任處長。 洞庭湖的環境治理,并非發改委一家負責,牽涉到環保、水利、林業等多部門。省領導負責,發改委僅牽頭,各部門有序分工——文會中這樣描述洞庭湖治理的工作結構。透過文會中的話語,可見實現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關鍵在“共”。 長江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經濟社會大系統,其生態建設只有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才能既治標又治本。 這兩年,頂層設計密集出臺,指導性越來越強—— 2016年5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這是我國首個把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作為首要原則的區域發展戰略。 2017年7月,環保部等部門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從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環境污染治理、流域風險防控等方面,提出更加細化、量化的目標任務。 國家發改委透露,沿江11省市已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同時也即將完成長江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試評價。 這兩年,長江經濟帶省市政府間合作頻繁,協同力越來越大—— 2016年12月,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建立。 2017年6月,首屆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聯席會議在重慶召開,重慶、四川、云南、貴州四省市審議通過了《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實施細則》。 湖北、江西、湖南三省正在加強湖泊保護與生態修復方面的合作,并聯合執法打擊在長江干流非法建設碼頭、非法采砂、非法捕撈。 這兩年,萬里長江漸成一盤棋——“綠意”長江,在新理念指引之下奔涌而來,成為新時代圖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77.3%,比2016年同期高2.5個百分點。 但是浩蕩長江,華麗轉身非一時之功—— 長江之尾,拿到浙江舟山近岸海域水質的最新數據,舟山市環保局副局長洪志標說,磷和氮依然居高不下,“長江生態建設,還須久久為功。”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06日 01 版) |
相關閱讀:
- [ 01-06]【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長江經濟帶:為生態留白 為發展增綠
- [ 01-06]洞庭岳陽開啟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
- [ 01-05][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長江經濟帶調研:綠一江春水 活一方經濟
- [ 01-05]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兩年間
- [ 01-05]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兩年間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