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產權改革遭遇“難啃的骨頭” 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河南、福建、黑龍江等省多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區采訪了解到,多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但金融服務不配套、集體經濟發展不暢等問題嚴重制約改革成效。集體產權改革涉及面廣、歷史跨度長,各地情況復雜,加之缺少完善的法律政策規范,導致不少地區在改革推進中遭遇困境。特別是農村集體成員身份認定、土地確權中擱置的權屬爭議成為當前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矛盾焦點。 基層干部和專家呼吁,盡快出臺具體指導意見為改革推進提供制度規范,同時強化集體產權的動態管理,加大對集體經濟幫扶,激發改革內生動力,實現鄉村振興。 土地權屬爭議問題凸顯 基層干部告訴記者,在清產核資過程中,土地權屬爭議問題比較大。此外,目前農村人口流動頻繁,還出現一些特殊的群體,如出嫁的女性戶口沒移走,入贅女婿戶口遷入,還有抱養人員、判刑人員等等,他們是不是應當擁有股權,是否應和普通村民擁有同等的股權待遇,成為爭議最大的問題。 河南省濮陽市農業局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科科長王慶國說,在清產核資過程中,土地權屬爭議問題比較大,“證地不符”的情況也經常發生,一些村民實際占有的土地面積和農戶承包證書上的地塊不一致,一些農戶可能會有對集體荒地進行私自開墾,由于缺少完善的法律政策,導致一些確權、清產等行為沒有具體章程可遵循,可能給一些借改革之機牟利的人員留下了可乘之機。 土地確權時擱置的“硬骨頭”直接影響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王慶國表示,土地確權時,一些地方無法標定土地權屬界址點、線,較難解決的土地權屬爭議問題被擱置。這些以前擱置的問題在清產核資中又暴露出來,影響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 這種權屬紛爭,在同時擁有森工、農墾、地方縣市等多個行政體系的黑龍江省格外明顯。記者了解到,黑龍江省不少縣城與農墾或森工系統之間存在土地權屬糾紛問題。一位干部舉例,比如某個地方,先有農民耕地,后規劃成林場。“農民實際種植幾十年,你要當林地就比較難辦。土地確權時這些‘硬骨頭’被擱置下來,現在清產核資就沒法再擱置了。” 近年來,由于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和區域間發展的不均衡,人口流動對農村人口結構產生了重要影響。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從2015年下半年啟動了成員身份認定工作,在上街鎮和甘蔗街道2個試點地區總結出了24種情況,但仍沒能實現所有情況全覆蓋,新的問題層出不窮。 缺乏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撐,成為掣肘改革推進的一大難題。據了解,目前針對集體成員身份的認定,國家沒有出臺統一規定,只給出了相關指導意見,河南、黑龍江等地試點地區以縣域為單位,制定了原則性的意見,但由于缺乏法律支撐,不少基層干部表示擔心。河南省臺前縣清水河鄉東孟樓村村支書孟慶華說,確權、身份認定這些都和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聯系,雖然決策都經過村民代表委員會通過,但一些村民有意見,我們還是“心里沒底”。 |
相關閱讀:
- [ 12-17]農業部: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整省整市”試點
- [ 12-06]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視頻會召開
- [ 02-26]我國今年將在100個縣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 [ 01-04]中央力推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摸清資產家底 保障農民權益
- [ 04-06]農業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促進農民增收
- [ 01-21]農村產權流轉監管落地 集體土地承包權不得流轉
- [ 10-19]我國布局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試點工作即將全面展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