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不怕摔、顯示屏可隨意彎曲;敏銳跟蹤,讓癌細胞無處遁形……“聚集誘導發光(AIE)”材料,可大大加速這些神奇功能變為現實的過程。 17年前,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唐本忠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聚集誘導發光(AIE)”——這項中國人改寫光物理課本的發現,開辟了具有原創性和國際引領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全新領域。這一成果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日常生活中,發光材料應用非常廣泛。比如,以熒光粉為代表的發光材料,是目前照明和顯示技術的核心材料。紙幣及證件等采用的印刷防偽技術,采用的則是特殊油墨在紫外光照射下發出熒光的特性。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發光標記材料探索的深入,它的應用已進入高靈敏生物檢測、成像和診療等領域。唐本忠說,熒光成像技術因其高靈敏、無損、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廉等優點,越來越多地被用于癌癥早期診斷中。 制備發光性能優異的先進材料,一直是科學家的追求目標。然而,很多發光材料只有在溶液中才有較高的發光效率。早在20世紀中葉,德國科學家就發現,發光分子在稀溶液中可高效發光,但在濃溶液中或聚集態下,發光能力大大減弱甚至消失,這就是傳統的“聚集猝滅發光ACQ”現象。 “聚集猝滅發光”現象就像有機發光材料的“阿喀琉斯之踵”,科學家一直試圖尋找克服它的方法。 2001年,唐本忠和他的學生在實驗中,意外發現了一種與“聚集猝滅發光”截然相反的現象,即一類有機分子在溶液中不發光,而聚集后發光顯著增強。唐本忠敏銳地意識到其中可能包含著獨特的意義,經過仔細研究和多次實驗,他創造性地提出了“聚集誘導發光”概念,英文簡稱“AIE”。 越是聚集、越能發光,變身后的分子“性情大變”。舉一個形象的例子,傳統的ACQ分子像一群驍勇戰將,可集合在一起反而會互相掣肘,無法展現1 1=2的力量;而AIE材料則像多組列兵方陣,越是靠近就越是聲勢浩大。 “有時候,做研究需要跳出現有的思維框框,如果你觀察到與既有經驗不一樣的現象,第一反應不應該是回避,而應該非常興奮地去追根溯源。”唐本忠說。 “聚集誘導發光(AIE)”是我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的原創性概念,開辟了發光材料的新領域。目前,全世界已經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500個研究單位的科學家進入該領域,近兩年每年新增的SCI級的相關論文數均超過1000篇。 基于在“聚集誘導發光(AIE)”領域的研究成果,2014—2017年,唐本忠連續入選湯森路透材料和化學雙領域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同時,榮列湯森路透“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研精英”榜。 |
相關閱讀:
- [ 01-03]中國科學家發現優良育種材料
- [ 12-28]廈門每年因材料腐蝕損失50億元
- [ 12-28]廈門每年因材料腐蝕造成經濟損失50億元
- [ 12-22]人民觀點:別讓“材料政績”架空落實
- [ 12-22]別讓“材料政績”架空落實
- [ 12-22]人民日報批一門心思搞材料政績:典型的形式主義
- [ 12-13]中德汽車輕量化技術工程中心在德國成立
- [ 11-24]日本三菱綜合材料社長承認瞞報數據造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