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創新英雄們這么說 ——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巡禮(上)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兩位科學家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35項國家自然科學獎、6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7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的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不斷刷新中國創造的高度,彰顯我國的創新自信。而這些成果的締造者們,大多幾十年如一日堅守科研初心,為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傾盡心血。科技視野版將聚焦他們,解密他們的創新之路,敬請關注。 ——編 者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唐本忠 熱愛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本報記者 喻思南 創新感言:新的概念可以引領新的發展潮流、開辟新的研究領域。革命性的觀念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為鼓勵原創發現,必須鼓勵挑戰精神和培育創新文化。因為科學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顛覆“常識”,通過概念突破而開辟新領域、創造新知識。 獲獎項目:聚集誘導發光 “做科研,既要努力‘站’上巨人的肩膀,也要勇于挑戰權威、把巨人‘踩’在腳下?!边@是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唐本忠經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17年前,他和團隊挑戰傳統理論,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聚集誘導發光”概念,并通過辛勤耕耘開辟了有機發光材料研究的新方向。2018年,憑借在“聚集誘導發光”領域的開創性貢獻,唐本忠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上帝不會隨便打電話”?!熬奂T導發光”現象的發現離不開團隊長期的研究積累 簡要地說,“聚集誘導發光”是指分子在聚集狀態下發光反而比單分子狀態更強的現象。在唐本忠團隊發現該現象之前,科學家一直相信“聚集猝滅發光”理論,即發光分子在聚集狀態下發光強度減弱甚至完全消失。 通常,有機發光材料在聚集態或固態下使用,因此“聚集猝滅發光”現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發光材料的應用范圍?!熬奂绨l光”理論像一個魔咒,框住了人們的思想,很多科學家嘗試尋找隔離分子使發光不被猝滅的方法,但都收效有限。 2001年,唐本忠和他的學生在實驗中,意外發現了一種與“聚集猝滅發光”截然相反的現象,即一類有機分子在溶液中不發光,而聚集后發光顯著增強。唐本忠敏銳地意識到其中可能包含著獨特的意義,經過仔細研究和多次實驗,他創造性地提出了“聚集誘導發光”概念。 “有時候,做研究需要跳出現有的思維框框,如果你觀察到與既有經驗不一樣的現象,第一反應不應該是回避,而應該非常興奮地去追根溯源。”唐本忠說。 “上帝不會隨便打電話?!碧票局艺f,“聚集誘導發光”現象發現看似偶然,實際上離不開團隊長期的研究積累。 為解開某些有機分子在聚集態下發光的謎團,那段時間,唐本忠廢寢忘食地思考這個問題。最終,經過大量實驗和卓有成效的討論,他帶領的團隊提出了解釋模型,即“聚集誘導發光”現象的產生是由于分子內運動的受限所造成的,這一解釋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認可。 “聚集誘導發光”是我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的原創性概念,開辟了發光材料的新領域。目前,全世界已經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500個研究單位的科學家進入該領域。 熱愛你的工作!做到這點,你就成功了一半 “原創的科研就像刨一口井,越往下發現的泉眼越多。如果只是跟蹤而無超越,思路早晚會枯竭”,唐本忠說。目前,唐本忠團隊制備了一系列高性能的“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并與不同領域科研人員合作,推進這類材料在光電、傳感、生物、醫療等諸多領域的應用。 唐本忠最初的夢想并不是做化學家。中學時代,他熱愛文學,還為學校文工團寫過劇本。1977年,在哥哥的建議下,他報考了理工專業。與高分子科學結緣,還緣于他有機化學考得不錯,被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招生的老師看中,從而被招入該校。 “畢業后,我又被國家公派到日本而不是我想去的美國留學,我的人生好像很多時候都是‘被選擇’的。”唐本忠說。面對“被選擇”的人生,唐本忠有自己的心得和理念——“愛上所做的工作”。 在華南工學院的4年,為擠出更多的時間學習,唐本忠暑假沒有回過一次家,基本在圖書館里度過。在香港科技大學做研究,他的實驗室經常深更半夜都燈火通明。 曾有人問唐本忠做出好研究的秘訣,他的回答是:“熱愛你的工作!做到這點,你就成功了一半。” 在唐本忠看來,現在青年人學習環境和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應該集中精力打牢基礎。“一些科研人員追求‘短、平、快’的熱門研究,難以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重大的科學問題,從而難以真正做出具有重大意義的科研成果。青年人要有做原創研究的自覺和膽識,全社會也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唐本忠說。 |
相關閱讀:
- [ 01-10]網民數量、市場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互聯網與產業深度融合漸入佳境
- [ 01-08]【圖解】習近平引領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 [ 01-08]福清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打造海西科技創新高地
- [ 01-05]《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稱2020年我國智能汽車新車占比達50%
- [ 01-05]“拷貝中國”全球正流行,“中國創新”跨入逆襲進行時!
- [ 01-0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深圳密碼:布局“四核十八節點”
- [ 12-29]潘云良:把握經濟發展新時代的三個根本特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